張鑫
【摘要】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是管理模式的一種轉變,但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礙。文章從不同層次和角度橫縱對比、分析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現狀,以期為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現狀;分析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指出:必須要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以及專業人士和各界群眾參與到管理當中。我國公共圖書館正迎來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本文從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狀入手,著重分析該結構的特點特征,及它在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阻力,旨在為開展和推進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這一工作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一、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狀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工作的明確要求和政策指引,以及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印發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國事登函〔2012〕4號)以及《2014年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要點》的要求與精神,湖北省圖書館率先擬定了《湖北省圖書館理事會組建方案》和《湖北省圖書館理事會章程》,并于2014年12月底成立湖北省圖書館理事會。從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整體進程上來看,因它是一個新生的概念,所以在實際的工作開展和試點探索中,存在百花齊放的不一致性。
就湖北省圖書館來說,所組建的理事會由15名理事組成,其中:省文化廳委派代表1人、省編辦委派代表1人、省財政廳委派代表1人、省圖書館管理層6人、文化界1人、科技界1人、教育界1人、服務對象1人、單位職工代表2人。理事長由主管單位審定提名人選,經理事會選舉產生。理事實行任期制,理事任期為3年。無正當理由連續缺席兩次以上理事會議的,自動終止理事資格。理事會每年定期召開1次會議。會議的表決采取記名投票的方式,同意率原則上須達到全體理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時,議題實行相關回避制度。
二、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特點分析
(一)組織結構以單層制的理事會為主。法人治理結構關系到投資者、決策者、經營者、監督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它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是依法設置的,從它的基本架構上看,通過搭建合理、科學、完善的決策層、監督層以及執行層,該結構得以形成法人內部分權制衡的權力分配制度。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只設置理事會的單層制模式,而不會采用理事會和監事會雙重存在的雙層制模式。理事會通過理事會章程和理事會會議行使議事建議權,支持管理層工作,不直接參與圖書館管理;館長是圖書館的法定代表人,負責圖書館日常工作,館長及副館長組成圖書館的管理層,管理層為理事會工作提供便利和保障。與此同時,理事會通過的決議按管理權限須報有關部門備案,再由管理層決策參考。
(二)理事會定位呈現出多元模式。從當前已進入試點改革的公共圖書館的理事會定位來看,主要分為:決策型理事會、決策監督型理事會、決策與議事型理事會,以及咨詢型理事會等各種模式。具體來說,其中,廣州圖書館理事會為決策監督型理事會,無錫市圖書館屬咨詢型理事會,而深圳圖書館則是決策與議事型理事會。公共圖書館實行法人治理結構,旨在形成分權制衡、相互制約、協同合作的共同利益關系和管理機制,現階段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實際上仍然處于試點探索的狀態,每個地區對于理事會類型的定位,應當根據地區自身的地理位置、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綜合因素出發和考慮,由此選擇適合于地區圖書館改革和發展的最佳理事會類型,以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應用。
三、當前推進法人治理結構建設面臨的主要阻力
(一)政事不分的體制障礙。雖然公共圖書館建立了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但是政府和圖書館之間的關系仍然劃分不明確,沒有一個清晰、明朗的定位和界限,在這種政事不分的體制下,圖書館的法人結構仍然無法享有獨立的決策地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的根本前提,就是要保證理事會享有獨立的決策地位,必須完全實現政府和圖書館之間管理和辦公上的分離,根據當前政事不分的體制障礙現狀來看,理事會的設立無疑只是一個空有其表的制度擺設,既無法提升理事會的公共服務水平,也產生了嚴重的權責不明的問題。
(二)監督體系亟需改善。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根據相關規定,公共圖書館的監督層級被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內部監督,二是外部監督。顧名思義,所謂內部監督旨在保證圖書館內部職工大會對管理層級的監督職權,而外部監督必然是為了聽取外部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日常事務及其工作狀態的意見和建議。然而,縱觀當前公共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的監督層現狀,卻發現,大部分圖書館均未能形成完善、合理、科學、全面的監督體系,由此,既嚴重阻礙了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工作的進程,也難以保障內、外部相關人員和群眾的應有職權。更為糟糕的是,監督體系若不能得以完善,則必然會對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轉變和服務效率的提升產生強有力的阻礙。
四、結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文化體制不斷深入,法人治理結構建設作為一項創新型的制度改進,雖然經過相關部門的堅持和努力,這項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效,但與原先設定的理想和目標依舊相差甚遠,我們應當抽取更多的時間去分析、探索它的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李松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創新事業單位體制機制[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2(1).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