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湘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中學
【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2010年版)在教學建議中強調要加強學生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教師要精心創設一些情境,構建一些平臺,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思”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唯其如此,教師才能把傳統的“教本課堂”轉變到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的“學本課堂”,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 練習課堂 “學堂”
隨著新課改理念對學生主體的彰顯,筆者也對課堂教學進行積極的教改嘗試。筆者構建“英語練習講評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以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引領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換為主動的求知探究,習得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
一、以合作講評為載體,轉變角色,化“講堂”為“學堂”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鑒于此,筆者構建“英語練習講評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換為主動的求知探究。教師在整個講評過程中退到學生的背后,成為組織者和點撥者,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從老師一站到底的“講堂”轉變為學生主動求知的“學堂”。
二、以合作講評為平臺,提高質量,化“低效”為“高效”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這段話明白告訴我們,教學內容的選擇、呈現,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評價方式的設計都要依據學情而定。在“學為中心”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尤其應該“尊重學生”,充分“把握學情”,以學定教。
又一次模擬考試結束了,我開始組織學生試卷的講評。我先將試卷的總體情況進行了反饋,接著就是試卷具體內容的講評。于是學生們針對小組內的具體情況,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講評,整個小組就像是一個解題專家,開始解答組內同學的問題。
“第9題是考查什么?……對,賓語從句。你看這些都是陳述句語序了,時態也都是一般過去時,所以我們只要根據情景就可以選出來了。你要知道詞的意思,多背單詞,這樣才知道它在講什么,就很好選了。”
學生講得好專業,也好實在啊!
……
“哦,我知道了,動名詞當主語,所以play要加ing。那我這句Shop online is easy.也是犯同樣的錯誤,對不對?”
學生一點就通,還能舉一反三了。
這是針對區一模的一次試卷講評課,從反饋學生失分情況的數據來看,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情況,需要針對性地重點講解。于是課堂上筆者便采取了以學定教小組合作講評的方式進行講評。從反饋情況來看,學生喜歡這樣的小組合作試卷講評方式,課堂效率高,針對性強,學生從“假知”到“真知”,自身英語學習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從后期檢測來看,通過學生之間討論過的知識點,學生再次出錯的比率總體上明顯低于教師講評的題目。這樣的合作講評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給了學生呈現思維過程的機會,注重反饋和總結。
而小組合作式的練習校對講評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不僅做錯的學生明白了錯誤原因的所在,而且做對了的學生可以通過講解或者聽講解,進一步鞏固知識,在互幫互助中對練習的答案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個過程的學習是真正的學生內心的學習,來不得弄虛作假,是學生從“假知”到“真知”的探索和追求,是從“低效”向“高效”的推進和實現。
三、以合作講評為舞臺,淬礪能力,化“知識”為“素養”
練習講評貴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能主動釋疑,觸類旁通,達到訓練和培養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如案例二中所描述的,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同伴的問題,生動有效,這樣的練習講評課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學生在幫助別人學習時充滿自信,充分突現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和自為性。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結合方法,使學習者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遷移能力得以發展。合作講評中,一些學生的觀點可以觸發其他學習者的思考,尋求更多的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在這樣的講評課中獲取的不僅僅是答案、知識,更是一種學習素養的提升。
美國著名思想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說:“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如果我們的英語講評課課堂能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中心,關注學生學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以有效學習為教學的追求目標,那么我們的課堂定能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弗雷.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效率[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