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 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構建以人文關懷意識為基礎,既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又注重運用好教師、家長和社會相關力量的合理參與;既注重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求,又強調教學三維目標的整體性完成;既要求學生注重過程化的時效目標,又注重學習內容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考量。
【關鍵詞】 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人文關懷;主體性;時效性;差異性
語文評價體系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既是對一節課的一個總結,又是做好下一節課準備,承前啟后,鞏固提高學生成績的有效方式。它和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目前,多元化的語文評價模式構建,已經不再是新穎的選題,但是如何做到常新常變,使學生既能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又能夠全面提升文化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則是語文研究必不可少的且需與時俱進的研究命題。以下就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的構建做一探究,以期為語文教學研究拋磚引玉,以供學人參考討論:
一、人文關懷意識是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構建的基礎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它以國語為基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貫穿始終。中國傳統哲學——儒家哲學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是語文課的基本理論構建基礎?!耙匀藶楸尽币螅伺c人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即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又強調“以和為貴”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中華民族的儒雅風范,始終貫穿于語文教學甚至追溯更遠的國文教學課程之中。從“以人為本”的字面意思理解,則為最直接的意思是:以人為中心,人是萬物發展的根本,只有遵循自然規律,并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真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夠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意義。語文教學評價的直接意義在于:教學課堂總結反思、教學信息反饋、教學質量鑒定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教師所做的這一切,則最終會歸結為學生的發展。那么,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真正的人文關懷便和《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不謀而合,也即是學生通過基礎知識的把握、體悟語文美的所在。教師要關心學生的主體發展、個性發展,達到人文素養的提升?!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庇纱丝梢?,語文評價時的正確的評價取向,事關語文課的直接結果。毫無疑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便是構建多元化語文評價模式的基礎。
二、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構建需要語文學習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目前,終身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潮流,被人們廣泛認可。如何構建“學習型社會”不只是大教育界的命題,也是語文教學的命題,這是由語文教學本身的人文性、持久性和科學性特點所確定的。那么,如何讓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全民學習的有效方法呢:語文評價環節無疑使其答疑解惑的最佳工具。新語文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研究性學習,因此,避免二元對立式的教學評價,教師主動邀請家長、其他學生和教師以及社會相關人士共同參與其中,并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給予學生幫助,使其真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并通過身體力行達到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可謂兩全其美,燒柴不忘砍柴功。同時,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家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的評價介入也能夠更公平更民主地對學生進行測評,且形式方法不一而足,對學生的評價將會更科學,更人性化。
三、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構建要體現差異性要求
語文評價可以采用集體評價模式,也可以采用小組評價或者個體評價模式。教師一般習慣于運用個體評價模式,一是可以集中培養和提升個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二是面對課堂接受能力的不足,可以單獨輔導,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學家認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必然影響學生的接受能力,以至于接受程度的高低不同。教師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設計不同的評價模式,既能保護學生隱私,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另外,求知階段的學生個體在其他方面的差異性也很大,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不同、思考問題方式方法的多樣化、用心程度的深淺等作出相關的評價標準,然后通過撲捉學生的細微差異,因材施教,評判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給予學生個體更多的關注。同時,文化認同的差異、家庭生活環境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精深得知識文化水平。也只有教師能夠在評價環節廣文博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的建構要體現整體性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的提升,過程與方法的重視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導向。知識與能力重在考量我們要學什么樣的知識、為什么要學、怎么學的問題;過程與方法則在于考查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聯想與想象、實踐與內化、自學與互學以及研究與創新等方面的鍛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注重知識積累的升華,如熱愛生活、社會實踐、交流合作等。因此,多元化的語文評價體系必須要求教師創設一個完整的測估標準,即:不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或者接受程度為唯一標準,而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學生的年齡、性別、家庭背景以及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探究問題的能力、分析綜合的能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只有建立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評估計劃,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客觀地、綜合地考慮學生的成長狀況和發展方向,才能使評估行之有效。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真正實現三維目標的完整實現。
五、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的構建要體現時效性和實效性的要求
語文評價有階段性和總結性兩種要求。階段性評價重在對學生一節課或者一個單元、幾節課的學習進行評價反饋、鞏固和提高;總結性評價在于對學生一個學期或者一學年的總體學習情況給予充分地測評、考量、反饋和提高。因此,無論是階段性評價還是總結性評價,它們都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實效性,時效性著力突顯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消化程度,實效性則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二者共同為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學性依據。同時,學生學習語文過程注重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整體能力的提升,也只有將每一環節整體協調推進,才能獲得實效性,只有確定一定的時限性,才能真正完成學習計劃和任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成了多元化語文評價體系的構建。
總之,多元化的語文評價體系構建以人文關懷意識為基礎,既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又注重運用好教師、家長和社會相關力量的合理參與;既注重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要求,又強調教學三維目標的整體性完成;既要求學生注重過程化的時效目標,又注重學習內容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考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結合學生成長實際,構建出實際有效的評價標準,才真正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曹明海 張曙光.語文學習評價觀的建構[J].北京:中學語文教學,2005(1).
[2] 張秀忠 石榮云.論新課標下語文學習評價體系的重構[J].長春:考試周刊,2009(12).
[3] 丁曉良.構建語文學習評價體系之我[J].安徽: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作者簡介】
楊 洋(1990-),甘肅白銀人,職稱:中教二級職稱,現任職于甘肅省白銀市第五中學,主要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