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
【摘 要】 文章從化學是啟發學生熱愛科學、發現科學的金鑰匙,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等方面闡述了中學化學教育的人文意義,從正確認識化學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異同、清醒認識運用化學技術的負面影響、著力強化學生的改革創新思維、積極利用課堂內外環境等方面闡述了促進化學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 中學化學教育;人文關懷;有效融合
中學化學教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事業的每一次跨越發展,都為人類的文明帶來了享益不盡的好處。因此,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中學化學的地位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被大多化學教師所津津樂道,但也被其他學科的教師所詬病。化學教育不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化學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那么,如何正確認識化學教育的地位,這就和人文教育或者說人文關懷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本文就化學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意識體現做一探究。
一、中學化學教育的人文意義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性質、結構和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以開展實驗教學,進行研究論證為主要學習方法。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變化有其自身規律,它是世界的組成元素,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從深層意義上說,化學教育對人類充分認識世界、保護人類生存的空間、改造我們生活的方式方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化學是啟發學生熱愛科學、發現科學的金鑰匙
中學化學教育是學生認識科學的基礎教育,是系統學習基礎化學知識、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了解未知物質世界的一把金鑰匙。雖然當下的基礎教育界對化學教育還有一定的偏見,非化學專業的教師會認為,化學不是高高在上的,但和其他專業一樣,化學在學生升學考試,進入高等學府深造中,依然非常重要。同時,化學教師能夠積極運用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組成,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特征,能夠激發學生愛好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究人類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化學教育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自有人類以來,化學就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改善人類物質生活條件的重要手段。例如鉆燧取火、女媧補天、點石成金等民間傳說便集中體現了人類認識世界過程中,對物質組成、化學反應的重視,尤其是火的發明,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歐美國家興起的四次工業革命更是直接推動了近現代的歷史進程,蒸汽機、煤、鐵、鋼、電、計算機等元素直接促進了技術革命的大發展,直至今天的信息化時代的形成,無不和化學的進步密切相關。同時,人類利用化學技術創造的社會財富已經不計其數,這也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促進化學教育與人文關懷意識融合的方法與路徑
1、正確認識化學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異同
應試教育是學生實現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要手段,應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升學率,會導致學生形成“讀死書,死讀書”的不良習慣,不但局限了學生認知世界的范圍,也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意識,不利用學生的成長。化學教育以化學課本為基礎,以實驗技術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認識物質的組成、性質及變化規律,其實踐性和科學性是應試教育不能比擬的。
2、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運用化學技術的負面影響
化學手段改變了人類社會,推進了人類文明發展,為自然與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另一個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化學手段帶來的負面效應。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強調化學給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工業革命的大發展直接加劇了環境污染,大量的煤、鐵、各類礦石的開采嚴重影響了人類生活的空間。另外,毒品、興奮劑、化學武器的運用給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地威脅。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清醒地認識到運用化學帶來的嚴重后果,就要求化學教師具備崇高的人文關懷意識,運用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不要盲目地追求眼前利益、破壞自然,培養學生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熱愛人類的思想品德。
3、全面提升化學教育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意識
人文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養。而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一方面需要教師不斷地加強學習和教育,要求教師積極爭取機會參加各類人文教育培訓和學習活動。同時,教師要通過課本教學、實驗教學、課外見習等形式不斷提升學生認知社會的水平,增強觀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創新創造的本領。就化學教育教學而言,讓學生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思考事物發展的不同方面,以孜孜不倦、刻苦努力的精神去追求科學知識的真諦,挖掘大自然的魅力,從而提升人文素養的整體提升。
4、著力強化改革創新思維
化學教育教學注重對已知世界的了解和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培養學生形成不畏困難艱險,敢于開拓創新創造的精神就尤為重要。人本主義認為,人類真正感興趣的源泉在于創造,創造既深藏于人的內心深處,又體現在人的一舉一動。人類是有情感的,人的愛憎、悲歡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創造性靈感的產生。創造性作為人的一種潛能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學習、培養和不斷地積累方能形成。化學作為一門探究性特別強和求新、求變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觀察、創造發明,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靈感,從而將潛意識變成一種自覺意識,這必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能增強教學的效能,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精神。
5、積極利用課堂內外環境提升人文教育水平
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主要是在課堂中完成的,因此,在課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如“臭氧”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要求學生了解了臭氧的分子組成和性質之后,拓展學習目標,設計出如:臭氧與環境、臭氧與生命等自主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掘他們之間的關系,從而深化教學的目的,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珍愛生命的重要意義。課外學習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和提升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普知識的普及形式也越來越多,學生可以通過報紙、雜志、多媒體等積極了解化學知識的最新發展,同時也可以聯系實際,通過對酸雨、毒品、化學武器等災難性事件的了解和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總之,中學化學教育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要能夠正確認識化學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在化學教育中深化人文關懷意識,在人文教育中培養科學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習關系,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斯洛 著.馬斯洛談自我超越[C].天津;天津社科院,2011.
[2] 張軍志.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4.
[3] 楊慶榮.對化學教學中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J].江西:井岡山醫專學報,2007.4.
【作者簡介】
殷 麗(1985-),甘肅白銀人,中教二級職稱,現任職于甘肅省白銀市第五中學,主要從事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