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軍
摘 要 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里掀起前所未有的教改熱浪。隨著教育界對慕課更深層次的理性認識,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慕課優化和升級傳統課堂,已是應用型高校教育工作者探究的新課題。文章通過對慕課在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展開研究,探尋教學模式中的新方法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 慕課(MOOC) 教學模式 應用型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05
The Research on How MOOC Accelerates Teaching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Qianjun
(Academy Of Art,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As a fresh teaching mode, MOOC has started unprecedented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y. How to accentuate its strengths rather than manage its weaknesses has become a new subject for the educat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with a further reflection on MOOC. By means of the research on how MOOC accelerates teaching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quest for a new teach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 MOOC;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當今時代,在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進程中,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培育孵化創新創業種子的教育。發展地方應用型高校教育,培養大量具有優秀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已列為國家戰略,這也是國家和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而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結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許多地方高校肩負著培養地區發展所急需的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但這類院校往往面臨轉型慢、政策扶持力度小、經費緊張等問題。如何打破這種僵局,推進地方高校實現內涵性轉變,促進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發展,慕課成為激活這些關鍵要素的強大動因。
1 “慕課”產生的背景
“慕課”,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 是英語單詞 Massive(大規模),Open(開放),Online(在線),Courses(課程)的縮寫,其本意是大批量、大規模公開的網絡在線開放式課程。主要是以互聯網為載體,以興趣為導向,不受時空限制在網上進行注冊與學習。是一種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型課程。
慕課的產生首先具備高效性。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及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知識傳播方式,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信息來源的多樣化、信息選擇的靈活化和信息獲取的便捷化,讓知識傳播的速度、數量、廣度和深度有了前所未有的飛躍。其次,慕課這種信息化網絡教學新型模式改變了“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中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受環境、空間、時間、人數的限制,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減輕了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授課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作數字化轉型,以多種風格短小視頻呈現教學內容,依托社交網絡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授課的效率和質量。最后是具備廣泛傳播性。通過網絡,慕名前來聽取公開課程的學生不分國籍、學校,只要想學習,人人都可以通過“微課”、“微信”、“QQ”、“留言板”等方式進行學習。網絡拉近了學生相互間的距離,無論同城還是遠隔千里的學習者都可依托這一平臺,根據自己所選專業課程和感興趣的學科建立相互間的交流空間和學習圈,交流主題可跨學科、跨專業,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知識量的積累。
2 慕課在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有序地展開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探索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傳統教學,讓慕課與傳統課堂實現有效和高效的牽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有著實際的指導作用,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多維度構建育人新模式
應用型高校不同于傳統院校,部分學校在建設時期或向應用型轉變過程中,應圍繞產業鏈部署學校學科專業鏈。以創新驅動發展,瞄準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提檔升級等人才需求,著力打造學科專業發展與區域產業振興的契合點,實現地方產業和區域經濟共同成長,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無疑,廣泛開展校、政、行、企合作,深度融合互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前提,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是以校企間產學合作,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學生實地實訓等線下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這種模式階段性強、持續時間短,受時間、空間、軟硬件環境等的限制,很難達到深度融合。以慕課的方式,立體式、全天候的課后延伸環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足,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多維度構建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通過慕課線上資源和信息平臺,緊密聯合校、政、行、企等多方位的戰略合作關系,展開交流合作。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為學生提供項目對接、案例分析、實踐經驗交流等資源共享平臺,拓寬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慕課的應用優化和升級了傳統課堂,促進了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2.2 強化師資隊伍,推動教學改革
高校教育重點在于教學,教學工作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與實踐者。目前,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正處在發展和轉型階段,與國內許多重點大學和重點應用型高校相比,師資力量還較弱。因經費有限和學校品牌影響力不夠,學校原有教師和新引進人才多是側重理論教學和學術研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嚴重缺乏,師資結構還不夠合理。教師結構層次無論從數量、素養方面都與應用型高校辦學理念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慕課在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模式中的普及,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由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一種滯后的教學互動變為主動交流學習。只要具備上網的條件,利用手機、平板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通過慕課,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本校、本專業,可以在課外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選擇國內外名校、名師的課程來學習,回到課堂可以和本地教師、同學進行面對面交流和討論。而作為教師,只要課程講得好,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匯集課程的相關內容,以慕課的方式吸引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的學習者,實現資源共享。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教師親自進行慕課的設計、重新組織課程資源、錄制教學視頻、填寫在線課程信息等。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學科專業素養、還是教學素養以及信息技術素養等都在提升與發展,這為廣大教師深化課程改革起到了示范指導作用,為突破師資建設瓶頸提供了破解方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經驗得到不斷提升,這對于學生成長和學校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2.3 促進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是要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才能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但對于很多地方應用型大學來說,在實際教學運行中,受專業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的局限,想培養學生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有很強的實戰能力,這在時間和實踐場地方面都很難得到保障與支持。一方面,部分地方高校正處于轉型階段,教學計劃還有待完善,課程設置不全面,缺少創新創業類選修課程,部分專業理論課受到課時限制,講授內容只能點到為止,無法繼續深入細化;另一方面,實踐教學時間及場地無法得到充分保障,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與現實脫節,出現“眼高手低”現象。面對這種困境,慕課的應用無疑將打破這一局面。教師可以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細化專業課程分類,通過慕課來彌補課程設置不足,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原則,重構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從各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為學生選擇課程資源,對課程進行融合設計,實踐教學環節不再淺嘗輒止,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得以錘煉。同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慕課資源為學生建立更加靈活的學習方案,保障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組合更優質的學習內容,更便捷的學習方式,供學生課外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學習效率會有所提升,為創新創業的實戰訓練提供更多可能。
3 結語
慕課的開發與學習會逐漸成為地方應用型高校師生教與學生活的“新常態”,越來越多的教師會逐漸學會慕課開發與教學的原則與要求,并日益適應慕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新常態”。數字化時代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式日益凸顯,正引領著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模式的轉變。與此同時,已有的慕課平臺也正面臨一些挑戰,慕課學生流失、管理困難、考核評價方式不完整等問題依然存在。在線開放課程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但不能徹底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不能取代學校課堂教學。因此,如何揚長避短、利用慕課優化和升級傳統課堂,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探究的新課題。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推動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從而實現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慕課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模式促進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124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任友群.教師培訓如何與MOOCs牽手[N].中國教育報,2013-11-04(5).
[2] 蘇華.應用型高校辦出特色要從四個方面發力[N].中國教育報,2016-07-05(5).
[3] 喬建永.用互聯網精神推動教學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0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