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兵 宋威 董宏偉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民辦高校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市場對于民辦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逐漸曾多。為適應社會需求,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從研究型向應用型進行轉變。本文以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研究對象,對培養目標、教學體系的確立,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不斷加速,大學生的數量在逐年增加。民辦院校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F如今,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應用創新型科技人才重要的教育基地。相較與公立高校,民辦高校具有更加靈活的教學體制,更貼近市場需求的培養目標,更面向就業需要的實踐基地。區別于公立高校的“重理論,輕實踐”,民辦高校更加重視應用型實踐創新人才的培養,更加專注于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面向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機制使得民辦高校培養的人才實踐動手能力更強,在面對工作時更易上手,能夠更快的投入工作。因此,在當今重視實踐能力的企業中,民辦高校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更具競爭力,逐漸成為了就業大軍中的主力,受到許多企業的歡迎。
近幾年,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高技能,高科技人才,民辦高校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大規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努力建立自己的辦學特色,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積極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著不懈的努力。
1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的
民辦高校經過不斷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支強有力的生力軍。高校的擴招和民辦學校的興起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加速高等教育的普及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在民辦高校的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自身定位不明確,辦學的特點不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脫軌等問題。此時,若一味向公辦院校看齊,不能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的話,將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使培養的人才不具備社會競爭力。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又要求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民辦高校應該更注重于專業技術的培養,多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在實踐的訓練中發展其合作、創新、決策等能力,以盡快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因此,民辦高校應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對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專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2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民辦高校將應用實踐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能夠直接上手工作是企業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期望。因此,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行業動態密切相關。從社會需求入手,通過對地區經濟發展、行業產業結構的調研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使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對接以提升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以我校電子信息工程系為例,畢業生將面臨的是電子類企業的工作,因此,培養目標必須結合當前地方電子科技的發展,適應電子類企業的需求。電子系的畢業生可從事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安裝、檢測、調試、維修養護等工作。因此為適應當前電子行業的發展需求,民辦高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應具備的能力為:掌握電子專業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及前沿技術;掌握電子相關產品的工作原理、發展概況、設計思路等理論知識;掌握電子相關產品的設計仿真、焊接安裝、調試檢測、維修維護方法;掌握電子相關產品的研發、推廣及管理方法;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創新意識;具有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及自我約束能力。
3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3.1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的建立
以往民辦高校在確立課程體系時,主要借鑒于公立高校,側重于理論知識體系的系統化和完善化。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應建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使理論架構緊跟科技前沿、課程設置符合實踐要求、綜合實訓滿足行業發展。首先充分對就業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進行調研,按照企業的需要進行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并按照合理的順序安排課程的進度及實施的學期。其次,適當安排選修課程擴展知識覆蓋面,將所學領域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向學生普及。
3.2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當中,專業課的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導,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開進行,學生們在教室內通過教師以板書或多媒體學習理論知識;在實驗室內進行其相關實驗操作。這樣的教學方式經常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時不了解其用途,學習實驗時又不了解其理論基礎,最終理論知識與實驗內容脫節從而導致學無所用的結果。
為了改善上述問題,在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改革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一下改進:將理論與實驗充分結合。改變傳統的理論實驗分開教學的模式,學習場地可以選擇在綜合教室,既能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可以進行相關實驗操作。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后,與同學一起動手進行相關實驗的實際操作,同時可以解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3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手段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均以課堂教學為主,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課程,都是在具體的課時內完成,以教師的講解輔導為核心。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第一,開放專業實驗室,全天候為學生提供實踐場所。讓學生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想法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同時無時限的練習和提升實踐操作技能。
第二,在教學中引入生產實踐項目。在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專業領域具體實踐項目的實現流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加深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開闊眼界,磨練技能,積累經驗,以期將來能夠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三,積極開展專業領域的各項競賽。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增強自信心,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束語
為了實現民辦高校從研究型向應用型的轉變,民辦高校必須以綜合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建立以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以緊跟行業前沿,豐富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多種多樣的實踐平臺,切實為提升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