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管你是久經職場的老手,還是沒有工作過的學生,都要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且要隨著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不斷完善、不斷改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現在的大學生在上學時都不認真學習,自己的能力在不斷下降,除此之外,職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所以作為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們來說,他們需要的除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外,還有自己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如果具備了這兩點,那么不管是學生畢業之后選擇就業還是創業,都會讓自己的機會更多。本篇文章主要講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探析。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探析
我國目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斷下降,也許是由于教育體制的關系,讓學生們天馬行空的想法越來越少,所以創意也就越來越少,一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創新,不管處在哪個職位,有了創新能力就能比別人有更好的提升機會。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幫助自己定位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的基本指導,有了這個規劃,學生能夠更有目標和動力,而創新創業能力則是幫助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提升和完善自己,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這兩者對大學生來說缺一不可,我們都知道大學生面臨的就業挑戰,所以為了減輕這些挑戰帶給自己的問題,就要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能力。
一、認清自己的優缺點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不明白自己所學的專業具體能對應什么類型的工作,就拿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來說,很多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定位就是會計,這種錯誤的看法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提升。也有很多學生認為,現在不用想太多關于未來的事,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因為他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敢直面一些不好的情況。所以要想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能力,首要的一點就是認清自己。認清自己能夠幫助大學生少一些迷茫,多一份從容,能夠讓他們做好迎接未來挑戰的準備,可以做一個swot分析,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優缺點都展現出來,也可以簡單的寫自己的優缺點,比如自己懶惰但是做事很有條理、自己專業成績不好但是學習能力很強等等,把這些優缺點都一一列出來,如果擔心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不夠客觀,可以讓身邊的同學評價自己,結合他們的看法寫出自己的優缺點,這能夠幫助自己認識自己,調整自己的一些毛病,讓自己更加完美,也能通過這些優缺點來幫助自己篩選出適合自己的職位,比如粗心的同學就不適合做太過瑣碎和精細的工作,而外向的同學業不適合從事一成不變的工作,通過認清自我,制定好自己適合的職位,然后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行業,明確自己需要為此職業做出什么努力,這樣就不會迷茫,能讓自己的大學幾年更加充實。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對每個同學來說都不是一件很難的事,自己知道自己擅長的,也知道自己在哪些當面很糟糕,但是只有把他們都列出來,才能時刻提醒自己需要努力,這對提升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制定規劃并做到與眾不同
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之后,學生要做的第二點就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并且做到與眾不同,體現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職業生涯規劃在剛開始制定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困難,因為對于很多職業學生們都還不了解,這時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通過一些專業的平臺來幫助自己,比如MBTI職業性格測試,它可以在完成測試之后顯示學生的性格和什么職業相匹配,也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缺點,這樣學生在制定規劃時就會容易很多,但是有不少同學都喜歡偷懶,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隨便上網一搜就有成千上萬篇現成的完美規劃等著自己,這些規劃雖然很好,但是并不適合自己,所以學生不能為求高效率就選擇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要做到獨一無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沒有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生做出來的規劃只有是與眾不同的才是最好的,這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讓學生無形中養成這一習慣,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少走彎路。通過制定規劃并讓自己的規劃與眾不同能夠提升學生各方面所需要的能力,但是學生也不能為了與眾不同過于不切實際,另辟蹊徑可以,但不能憑空捏造。
總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不是說說就可以,學生必須要付出行動,把自己的所有想法都進行實踐,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學生在接觸不同類型的工作中不斷完善,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到完美無缺。
參考文獻:
[1]倪慧玲. 基于發展創新創業能力的"90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29).
[2]楊自棟, 王相友, 杜瑞成. 城鄉和諧發展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 2011(7):26-28.
[3]劉春娣, 劉啟中. 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力提升中的應用—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職學院為例[J]. Modern Management, 2011, 01(4):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