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石云
摘 要:中餐英語教材和教學與社會相脫節,內容比較過時;中職中餐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學習興趣又不高。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以就業為導向開發校本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的意見,旨在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關鍵詞:中餐英語 校本教材 教學改革
課 題:本文系東莞市教育局科研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的酒店英語教材開發和課程改革》(編號是:2015GH188)的階段性成果。
中餐英語是中職中餐烹飪專業的必修課,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英語,能熟練地掌握中餐烹飪技能英語及中餐服務英語。
一、背景
2004年,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做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現職業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報告,報告指出:要深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打造面向就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整個職業教育的評價標準要向以就業為導向轉變,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優勢學校傾斜。
就業市場需要哪些英語?如何讓學生學好專業英語?筆者根據自己在中餐英語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對開發中餐英語校本教材和改革教學方法做了一些探索。
二、中餐烹飪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根據企業和學校的調查,中餐烹飪英語教學有如下特點。
1.對企業而言,原有教材和課程與就業方向出現一定的脫節
在酒店廚房參加實踐鍛煉和頂崗實習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學習效果良好,表現出色。然而大部分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卻遠遠沒有實踐鍛煉時突出,原因是課堂活動沒有酒店工作的氛圍,所以很難深入角色,因此表現很被動。可見,營造酒店工作環境對于教學極其重要。這就要求學校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要盡力為中餐烹飪專業的學生建設模擬中餐廚房實訓室,讓學生學習英語時在比較真實的專業環境中實踐學習,真正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酒店行業技能。筆者與12位五星級酒店中餐廚師訪談,10位被訪者認為,課程設置和教材沒有體現行業的需求。
2.對教師而言,教材內容比較粗糙
筆者對中餐烹飪英語教師采用口頭訪談形式調查發現,我們所使用的教材無論從教材內容還是教材的課程結構設計方面來看,都比較粗糙。教材內容陳舊,以單詞、語法和句型為主,不適合應用型人才的潛力發揮和能力鍛煉,這樣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人才的培養。專業教學的開展,尤其是實踐教學的組織頗有難度。教學內容要根據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而設計、選擇,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與時俱進。
3.對學生而言,專業英語學習有難度
這是由于烹飪專業涉及的技能繁多,各種菜品專業技能和語言內容差異較大所導致的。筆者對學校的中餐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據統計,在101份問卷調查中,對英語不感興趣的有65人,占64%。其中20人對英語一點興趣都沒有,究其原因,中餐烹飪專業的生源大部分是來自邊遠山區的男生,大部分英語基礎很差。
雖然酒店英語課程的教材各具特色,網絡資源豐富,但作為中職烹飪英語教學的可利用的信息資源極少,可借鑒的教學資料和相關教材實在太少,編者僅憑大專的烹飪英語教材和香港一些烹飪教材編寫而成,已經無法滿足本專業的發展需要。總的來說,十分缺乏針對中職烹飪專業的學生和東莞酒店業的地方特點的教材和課程。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餐烹飪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
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基于工作過程的烹飪英語教材的開發,是中職教學培養目標的需要。
1.創新和整合教學內容
中餐英語教師應該走出課堂,走進企業,結識企業名人,了解高星級酒店的中餐廚房對員工的英語能力的需求。筆者走訪了本校的中餐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利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烹飪專業從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被訪者一致支持學校改革教學內容。按照就業中所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和所必須執行的工作任務,就其所涉及的技能以及這些知識,經過整合,目前中職烹飪英語教學內容如下圖所示。
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常見的主食和點心Staple Food and Snacks占的比例最大,占25%;廚房刀具Kitchen Knives和原料Ingredient各占15%;用具和器皿Tools and Utensils占 15%;調味品Seasonings占10%;烹飪技巧Cooking Skills占8%;地方菜Local Cuisine占2%。經過分析,證實了作為中餐廚師或廚師助理,能看懂并說出菜單是最重要的,他們在工作中將會碰到大量的這方面的詞匯。這就改變了舊式《中餐廚房英語》過分強調語法、拼寫和教師過多地要求學生背誦句型。新教材注意增加工作所需要的語言技能學習,體現了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思想。歸納起來它具有如下特點:增加常見中餐菜品的中英互譯;增加服務英語;刪去語法講解,減少句型操練和單詞拼寫;增加粵菜的比例;增加烹飪制作中簡單的烹飪技巧。
2.改革課堂教學
筆者在教學中增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引入實際表演或操練。根據教學內容和本校的實訓條件,常把廚房當教室,把教室當廚房。例如筆者在教授Ingredient中Fruit and Nut這一章節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水果的名稱和烹飪技巧,設計了一節把教室變為實訓室的課——Cook the Fruit Congee。課前筆者準備了水果刀(paring knife)、削皮器(peeler)、砧板(chopping block)、鍋(pot),碗(bowl)、蘋果(apple)、梨子(pear)、橙子(orange)、香蕉(banana)、龍眼(longan)、葡萄干(raisin)、冰糖(ice sugar)、藕粉(lotus root starch)和微波爐(micro-wave oven)。當筆者把這些東西拿到教室時,學生們立即瞪大眼睛,隨之發出興奮的呼叫聲。他們的眼光全部投到這些食材和工具上。筆者把這些東西整齊地放到講臺上。首先給他們復習了以上詞匯,接著講解水果粥的制作過程:
(1)Wash the fruits.
(2)Peel and cut them into small pieces.
(3)Put the lotus root starch into a small bowl and add some cold water, then stir it.
(4)Put the fruits into the pot when the water is boiling , then add some ice sugar.
(5)Add the lotus root starch into the pot and stir the congee for 1 minute.
(6)At last, turn off the micro-wave oven and drop some raisins. Now, Fruit Congee is ready.
緊接著,拿出蘋果、梨子、橙子、香蕉、龍眼 、葡萄干、冰糖和藕粉以“What is this?”提問,讓學生識別并用英語表達,他們非常興奮,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推到高潮。筆者問:“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try?”有幾位大膽的學生紛紛舉手。筆者找了兩位學生上臺演示,臺下的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筆者一起用英語表述起制作的工序。看到演示的學生有點手忙腳亂的樣子,臺下的學生大笑起來,終于水果粥做好了。臺上的同學還端出成品說“enjoy!”,學生在快樂地從“做”中“學”會了用英語表達相關的菜品、廚房刀具、原料、用具和器皿、調味品和烹飪技巧。
中餐英語的課堂改革側重于滿足社會就業崗位需求的教學改革。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把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請外教在實訓室與學生一起做揚州炒飯、包餃子、包粽子、做香蕉奶昔、榨果汁和做沙拉等活動,這樣既增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又提升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四、小結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中餐英語教學改革,即“六個一體化”教學改革具體體現在:教材由“基礎性”向“專業性”轉變,內容由“理論性”向“實踐性”轉變,教學由“知識的輸出”向“知識的工作技能應用”轉變,教師從“單一型”向“職業復合型”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模擬實訓室、實訓室或星級酒店”轉變,教學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以教材內容、模式改革體現“以就業為導向”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體現中餐英語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實用性,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的人才,豐富和發展了學校的特色辦學思想。
參考文獻:
[1]吳曼華.以就業為導向開發中職烹飪英語校本課程[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4).
[2]李慶.淺談“以就業為導向”改革烹飪專業的英語教學[J].新課程研究,2008(111).
[3]孫爭爭.改善“烹飪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辦法[J].科技資訊,2009(27).
[4]王景晨,米佳.中職烹飪專業雙語教學改革初探[J].江蘇教育研究,2013(7).
(作者單位:東莞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