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峰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50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確定70例患者均為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分析影響因素。結果:研究發現,在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患者中有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患者的影響因素與患者較高的年齡、較低的文化程度、腦卒中面積以及糖尿病、骨質疏松基礎病與并發癥等因素有關(P<0.05)。結論:對患有缺血性腦卒中的老年患者,要注重其年齡、文化程度、喝酒習慣、發病面積及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基礎病的預防,在此基礎上對患者患病及發展情況做出正確的評估,從而確保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避免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的發生。
【關鍵詞】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 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 影響因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4-0045-02
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是因為多種原因而使得患者腦組織局部區域存在血供障礙,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及病變壞死的癥狀,最終神經功能嚴重缺失。這種疾病除了會導致患者出現語言障礙、運動障礙及感覺障礙以外,還會出現輕度的血管性認知障礙,它在老年患者中發生的幾率非常高,且其損害程度為正常人群向老年癡呆過渡,對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存在了嚴重的影響[1]。本研究重點分析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并整合總結有關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的預防和診療措施,對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資料及其中70例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將具體的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50例,包括男62例,女88例,年齡61~80歲,平均(75.2±4.1)歲,文化程度包括文盲3例,小學文化29例,初中文化33例,高中文化32例及大學及以上文化53例。通過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1周的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進行診斷,確診其中有70例患者屬于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上。(2)患者入院時經過MRI或CT檢查均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患者。(3)患者在院的檔案均記有缺血性腦卒中史,且最近的一次復發時間長于3個月以上。(4)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2]。
排除標準:(1)存在腦實質出血或是短暫性腦缺血等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2)存在腦外傷或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3)存在代謝性疾病性癡呆癥或帕金森病,且有可能影響本研究對認知功能對比結果的患者;(4)患者本身具有嚴重語言障礙或其他身體功能缺陷。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比較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人口學資料比較
150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有70例存在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占總數的46.7%,有80例不存在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占總數的53.3%。70例出現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中,男27例,占43.5%,女43例,占48.9%;在60~70歲年齡階段的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有27例,占總數的29.7%,70歲以上的有43例,占總數的52.4%,比60~70歲年齡段的患者發生率高;而文化程度在文盲(66.7%)及初中水平(90.9%)階段的患者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患發的幾率最高。由上表可知,不同性別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與文化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既往史比較
70例患有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患者中有54例吸煙、38例喝酒、48例高血壓、35例糖尿病、54例冠心病以及24例骨質疏松,在正常患者中有66例吸煙、62例喝酒、67例高血壓、21例糖尿病、57例冠心病及11例骨質疏松,其中喝酒、糖尿病及骨質疏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發病情況比較
70例患有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部位在丘腦(87.5%)的概率最高,其次分別是枕部(66.7%)、額部(50.0%)、顳部(47.8%)、頂部(45.8%)、基底核(35.9%)。大面積腦卒中患者的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發生率為83.3%,小面積的為37.5%,低于大面積的發生率。由此可見,患者不同的發病部位及腦卒中的面積與患發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疾病患者中,患有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患者的影響因素與患者年齡(70歲以上)、文化程度(文盲、初中)、糖尿病、骨質疏松、大面積卒中等因素相關(P<0.05)。
3 討論
臨床研究顯示,當前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三大重要疾病,其中又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3]。有研究發現,全球范圍內每年都有460萬腦血管疾病患者死于該病,且大部分發生地均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65歲以上的患者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4]。在臨床疾病治療上,很多醫療人員更注重患者腦卒中后運動障礙的恢復等問題,而在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方面卻忽略,再加上處于認知障礙狀態下的患者通常難以表達自身想法與存在的問題,難以及時得到治療,更是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逐漸發展成為輕度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臨床醫療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認知功能恢復工作的重視。針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疾病的預防要做到及早預防和發現,因為老年患者本身機體環境發生改變,各種身體功能下降嚴重,因此對其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預防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患者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的發生。
在本研究中,將患者按照年齡的60~70歲及70歲以上進行劃分,患有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分別占據29.7%與52.4%,這與許晉川[5]分析結果(分別為31.7%與51.6%)接近。此外,初中與文盲文化程度的患者、喝酒、糖尿病、骨質疏松的患者、大面積卒中患者均呈現較高的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患發率。主要由于伴隨老年患者年齡的增大,患者本身的骨質疏松及糖尿病合并疾病導致其身體功能進一步下降,隨之而來的是膳食結構發生的改變,另外,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對于有關缺血性腦卒中疾病及輕度血管性認知因素的影響性知識了解不夠全面,而患者腦卒中患發面積的廣度也代表了對其自身各功能的更嚴重損害[6-8]。
綜上所述,針對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患者的診療和預防工作上,要注重患者在年齡、文化、發病的面積及骨質疏松、糖尿病等相關因素上的正確評估,預防出現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障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和平,黃燕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3):18-21.
[2]張芬.老年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同維生素及葉酸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5):1154-1155.
[3]駱承偉.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3):106-107.
[4]魏亮.缺血性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32(24):3253-3254.
[5]許晉川.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學雜志,2014,32(16):4466-4467.
[6]汪立君.缺血性腦卒中后早期發生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36(27):21-24.
[7]張婷,高曉平.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與進展[J].安徽醫藥,2013,17(8):1414-1416.
[8]孫旭東,王玉梅,胡喜榮,等.37例老年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研究[J].上海醫藥,2013,35(5):23-25.
(收稿日期:201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