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安平
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和上進心特別強、喜歡被表揚和鼓勵的心理特點,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我,摸索總結出一些激勵學生的藝術方法,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下面,我就談談我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運用得較多的幾種激勵方法。
眼神、微笑、點頭等激勵法。一個簡單的眼神能傳達對學生的認可或否定,人在高興時,眼神都是亮的。搖頭不算點頭算,面部表情是人情感的晴雨表,微笑更是人心情高興的表現。透過老師的面部表情,學生可以揣摩到老師的心聲。當學生課堂表現不錯時,老師面對學生立即露出高興的表情,受表揚的學生也會因你的喜形于色而受到一種積極情緒的感染。
手勢激勵法。摸摸或者拍拍學生的腦袋,可以表示老師對學生的親昵;握一握學生的手,可以表示老師對學生的友好;高高豎起自己的大拇指,則是老師對表示學生的夸獎;甚至于老師向學生行個舉手禮,幽默地表示老師對學生的驚人表現的佩服與贊賞也未嘗不可。這些舉動看似是無聲的,卻可以是溫暖的、愛撫的、親切的、有力的。學生可以從老師的手勢中獲得一種支持的力量,從而提高學習的信心。
口語語言激勵法。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激勵方法。肯定性的語言激勵,常用“對”“正確”“是的”等表示正面肯定的詞語,這些詞語適用于有“絕對”答案的學生正確答題;模糊性的語言激勵,常用“好”“漂亮”“美”“不錯”“行”“可以”等顯得較為含糊一點的詞語,這些詞語適用于無“絕對”答案的情景,答題可以有一定的選擇性、靈活性與創造性;其他所有可以用來表示褒獎的詞語,教師可以根據要表揚的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獎勵激勵法。正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喜歡大紅花獎勵一樣,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依然喜歡像大紅花、小紅旗、小紅星等象征性的獎勵。每當小朋友拿到這種獎勵時,他們的心中往往能夠升起一種榮譽感,而臉上露出一種幸福的笑容。也可以用小物品來“刺激”一下學生,如獎勵一支筆、一本練習本、一本小書等,正所謂“千里送鴻毛,禮輕情義重”。這種有形的獎勵,把老師對學生積極表現所給的評價加以固化,尤其能使學生在以后觸及獎品時對受獎情景產生美好的回憶,從而較持久地使學生進步。
競賽激勵法。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穿插學習競賽活動。個人與個人賽,小組與小組賽,男隊與女隊賽,或者叫甲隊與乙隊、太陽隊與月亮隊賽等。老師既是教學者,又是競賽組織者與裁判員,競賽前要宣布競賽規則,競賽時老師裁判要公平,不偏袒,并把競賽結果隨時用各種形式公布,如記“正”字、打分、插紅旗等,以體現公開、公平的競賽原則。競賽中如果遇到雙方爭執而無法順利開展時,老師要注意不把雙方的比分差距拉得過大,以免挫傷比分暫時落后的學生的積極性,做到盡可能調動雙方隊員積極參加學習比賽,使雙方學生在緊張、刺激、有趣的競賽活動中學到知識、受到鍛煉,也使整個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比賽結束后,要對優勝隊予以鼓勵。
學生口號與掌握激勵法。當某個學生表現不錯時,老師向全班同學發出號召:“某某同學,做得很好,同學們,表揚他!”同學們立即一齊喊“嘿,嘿,你真棒!”或者喊“學習,學習,向你學習!”等。學生喊口號時同時擊掌,整齊響亮的喊聲與掌聲相呼應,很有節奏,可以造成一種鼓勵學生進步的聲勢,整個課堂氣氛也會熱烈不少。
運用課堂激勵方法,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及時性。該表揚時要及時表揚,該鼓勵時就要及時鼓勵。及時則容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時機過了,“冷水里出出熱氣”,鼓勵則會失去時效性;二是恰當性。恰到好處,表揚鼓勵也得掌握分寸,夸大則容易助長學生驕氣,縮小則可能達不到鼓勵該有的效果;三是輔助性。課堂激勵并不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而只是對教學起一種輔助的作用,屬于組織教學的范疇,不能喧賓奪主。一旦喧賓奪主,就會使教學流于組織教學的“花架子”,課堂教學可能會“熱鬧”多,“門道”少,給人以華而不實的感覺;五是融慣性。課堂激勵不僅要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相互銜接,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情感融入到老師的教學內容上來,從而學到知識,受到鍛煉,提高智力和智能水平。
(作者單位: 湖南省新田縣龍泉鎮第二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