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
作為教學的最基本形式,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傳統的課堂教學忽視學生主體性,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我們要優化課堂結構,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課堂。而高效課堂則需要我們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并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發展并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作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的培養和運用,對于高效、智慧課堂的構建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性,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和運用。本文從實際教學案例出發闡述發散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深入研究教材,精選教學內容
湖南省長沙縣湘郡未來實驗學校現行使用的英語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標準《英語》。其中二年級上冊的Module 6 Unit 2 “Where do you live?”這一單元教材內容的第一部分引發了我濃厚的興趣。它以chant的形式呈現了一個男孩與月亮之間的對話。
這個短短的chant將月亮擬人化,隨書配套的課文動畫最后更是生動地呈現了月亮對男孩的邀請,二者一起乘著云朵去天上參觀去了。
此單元的標題 “Where do you live?”用來詢問對方住在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交際用語,現實生活中使用回答無非就是 “I live in Beijing/Shanghai/Changsha...”,等等,但是教材里的chant卻將月亮擬人化,和男孩進行該對話。最后月亮對男孩發出邀請,二者一起乘著云朵飛向天空,編排之精妙,令人贊嘆。我的思維也隨之發散開來,既然月亮可以擬人化,那所有的無生命之物都可以,例如星星、太陽、鉛筆、書、黑板等。當想起這些學生熟知的物品能夠“活”起來的時候,我幾乎可以看到學生的雀躍。
二、確定教學目標,認真備課
本節課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理解并掌握問答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 并將思維發散開來,將問答在不同場景下運用,同時能通過問答增加學生對生活場所的認同感,激發他們愛護家園的意識。圍繞該教學目標,我層層推進,形成完整嚴密的教學步驟。同時針對課堂設計板書和頭飾,為教學做好一切準備。
課堂教學實錄:
Step I Warm up
(1)熱情地和學生打招呼,進行課前問候。
(2)快速閃現各種城市圖片,如北京、上海、廣州、香港、三亞、長沙等,學生大聲說出城市名稱,為之后的句子表達作下鋪墊。
Step II Presentation
(1)最后呈現的圖片停留在長沙。我指著圖片說: “I live in Changsha.”同時以PPT呈現此句子,然后順勢拿出了單詞卡片 “live”, 向學生展示卡片正反面,讓他們明白意思,并理解句子“I live in Changsha.” 然后教讀單詞“live”,并利用各種形式讓學生練習它的發音。咬唇音/v/ 是個難點,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我的嘴形,讓他們進行模仿,并檢測學生的發音。最后板書句子“I live in Changsha.”,并帶讀句型 “I live in...”
(2)接著我對學生提問:“Where do you live?”學生能迅速反應并舉手回答:“I live in Changsha/ Xiangtan/ Xingsha...” 我積極地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表揚。并帶讀問句,讓學生學會提問。學生對小老師的角色很有興趣,都積極踴躍地起來提問和回答。
(3)課件呈現教材chant里面的男孩和月亮,和句型 “______, ______! Where do you live?” 我引導學生對圖片提問:“Boy, boy! Where do you live?” “Moon, moon! Where do you live?” 學生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好奇。
(4)播放課文動畫,學生饒有興致地聽了兩遍。接著我再次呈現PPT并提問:“Boy, boy! Where do you live?”“Moon, moon! Where do you live?”學生能夠說出“Shanghai”“sky”。 我引導學生用句子來回答,并拿出頭飾,讓學生來扮演男孩和月亮,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5)再次播放課文動畫,讓學生跟唱。之后翻開課本,跟著CD和老師演唱。利用大組角色扮演,學生們迅速地將這個chant唱熟了。
Step III Practice& Consolidation
(1)課文的chant動畫已經將學生的思維打開。因此練習環節可以呈現學生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動物以及非生命體,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我用課件呈現熊貓、變色龍Kami、卡通擬人化的鉛筆、橡皮等,以及句型“______, ______! Where do you live?”,挑選學生來扮演這些角色,回答臺下同學的提問。我事先搜集的圖片都很有情境,例如,鉛筆和橡皮都是像卡通人物一樣地站在鉛筆盒里。學生們一個個腦洞大開:扮演Kami的學生中有的說:“I live in the tree.” 有的說:“I live in forest.” 扮演鉛筆的學生有的說:“I live in the pencil case.” 有的說:“I live in 文具店.”我一直注重學生的主動表達能力,因此學生碰到不會說的我都鼓勵他們用中文代替,然后我會告訴他們英文。我相信敢說勝過一切。
(2)接下來我在一張幻燈片中給學生呈現了大量的精美卡通圖片,里面包括太陽、月亮、星星、大象、小鳥、魚、老虎、猴子、怪獸、風箏、書本、鉛筆等。學生們能大聲說出這些物體的英文名稱。當我說出任務 “Act and say”,拿出這些頭飾的時候,學生們都站起來了,一個個高舉著手,熱切地喊著“Let me try.”
(3)當角色扮演的學生戴好頭飾站成一排后,我也拿出一個頭飾戴上,讓學生們先對我提問。在歡快的背景音樂中,臺下的學生和臺上所有的學生一起對我提問:“Panda, panda! Where do you live?”我大聲示范說出:“ I live in the zoo.” 然后學生們拍手,對扮演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提問。學生們的拍手聲和提問聲一次比一次熱烈,臺上學生的回答也令人驚喜不斷:“I live in the schoolbag”“I live in the ocean”... 學生們笑得人仰馬翻,卻激情不減,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
Step IV Summary
在激烈的chant大連唱后,我讓學生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休息一分鐘。然后在屏幕上呈現了我們的學校。我問學生:“Where is it?” 學生們說 “School.” 接著我繼續呈現學生們的班級學習、宿舍生活和食堂就餐的照片。學生們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照片時非常驚喜,所以當我問出:“Do you like our school?”時, 學生們都大聲回答:“Yes, I do.” 有學生甚至說:“I love my school.” 我想,學生們此時感情上已經都有了共鳴。這時我引導學生們說出課件上呈現的句子“We live in our school. We love our school.” 學生們集體站起來說這兩句話的時候,眼神里透露著對學校的認同和熱愛。我被學生們炙熱的眼神和高昂自豪的語氣深深地打動。這一刻,我們都明白,我們是一個快樂的大家庭。
Step V Homework
我將課后作業布置為“將課文chant表演給家人看,并仿照chant編出一個新的對話,可以將對話配以圖片,以作品形式上交。”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縣湘郡未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