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事維+陳靈芝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點中對年度教師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聚焦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現實需求,著力加強師德建設、提升培養質量、增強培訓實效、統籌教師配置、優化教師管理、強化待遇保障,培養造就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努力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文件精神內核告訴我們,質量時代,我們研訓機構的工作定位就是兩大核心詞: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創新教研理念,樹立服務意識,調整教研格局,讓教研工作成功轉型,怎樣使工作規劃實現系統性、工作目標體現層次性、工作對象觀照全員性、工作內容指向專業性以及操作實施校本性,成為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以下簡稱“雨花區”)師訓工作的思考點和著力點。為此,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與布局,就教于同道。
一、抓實抓活師德與素養培訓
立德樹人從來就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依據湖南省長沙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出臺的《長沙市雨花區教育局日常師德師風教育實施方案》,把師德教育貫穿于教師培養、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師德考評標準和考核激勵方式,借第33個教師節之機,開展“最美教師”“魅力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名師名校長”等推選活動,表揚一批“身邊的好老師”,突出榜樣示范作用,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育人氛圍;借助學科培訓和新進教師適應性培訓平臺,充分展示師德楷模的真事、真情,用先進典型感染、引領、帶動教師加強專業信仰;組織雨花區專任教師進行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技能測試,引導教師勤練“內功”,抓實專業素養提升。
二、抓整抓合形成教研訓一體格局
盡力做好區域頂層設計,走向標準的研與訓。在出臺雨花區“十三五”教師培訓計劃、科學統籌五年一階段師訓各項各板塊內容基礎上,逐步實現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深度融合,盡力構建以學校為點、學科為經、學區為緯的校本研修體系,逐步創建各學科校本研修基地,以點帶面,形成研訓一體發展機制,有效指導教師專業成長。通過“貼地而行”有主題的校本培訓指導,使單位研訓者的工作重心下移,服務工作前移,解決大面積學校教研組長帶領下的教研活動幾近于會議精神傳達紀要或者教學設計轉抄的現狀,滿足一線教師特別是薄弱學校的實際需求。
三、抓全抓特區本級崗位培訓
這里的“全”當然是培訓對象覆蓋的全員性。在學科人數和培訓需求調研基礎上,我們出臺了“十三五”區級崗培基本思路,每年四月初做好全區崗位培訓申報,啟動新一輪學科全員培訓,完成年度25%各學科全員一輪區級培訓指標。2017年上半年部分開班加7月集中開班,增強培訓針對性,逐步開展自主選學,強調深度參與,實施“請上來,送下去,網起來”策略,倡導線下集中和線上(QQ群、微信群)研討結合、教學實施與研修匹配的混合式新格局。在技能訓練與展示、案例研討、主題驅動等形式基礎上,嘗試加入拓展訓練等,設計構建適合年齡與資歷、適合學科特點、適合區域的培訓模式。部分學科嘗試以《中學教師專業能力訓練指南》《小學教師專業能力訓練指南》為抓手進行全員大練兵。
這里的“特”當然是指隊伍的特殊群體——新進教師的特殊培訓,即崗前和在崗,一年適應期和三年成熟期。崗前培訓階段,注重理念學習、師德教育和基本功訓練。在崗適應性培訓,力爭通過幫扶入門、課例研討和競賽提升環節讓他們從入門到合格再提升。以名師工作室、教研員為主體培訓師,以教研主任為責任人,以“貼地而行教研”活動和《新進教師三年精致培養手冊》為抓手,抓好年度新進教師在崗適應性集中培訓,做好入職規范引導,3月進行基本功大賽,6月進行課堂教學技能展示匯報活動。2017年5月左右進行2014年新進教師三年周期性考核和新進畢業生適應性培訓結業儀式暨課堂教學技能大型展示活動。同時出臺年度新進教師第二學期適應性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各學區、集團、校以新進畢業生為幫扶重點開展校本培訓,依據師訓室提供的《新進教師重點建設與精致培訓手冊(修訂稿)》培訓及考核(包括聽課評課記錄、“影子模式”磨課記錄、其他指導工作記錄和培養小結等 ),學區、學校做出常規課定性評價。學科技能通識培訓由各學科教研員及名師工作室負責,在2017年3~6月期間以案例研討、聽課上課評課的方式讓新進教師掌握四個基本課型,對本學科教師做出合格與否的定性評價。
四、抓點抓面引領專業成長
加大校長領導力培訓力度。繼續開辦校長任職資格培訓班和書記培訓班,繼續進行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舉辦后備干部培訓班,儲備一批優秀的教育行政后備力量。
做好名師孵化與骨干培養工作。以送教助學輻射引領、規范而有特色的年度考核評估和新一輪掛牌,督促區級11個工作室的工作有成效開展。以多樣式賽課、師徒捆綁考核、異地高端送訓、崗位示范帶動、學科巡講和影子模式培訓新教師等措施著力培養市區級骨干教師,促進他們的專業突破。準備啟動區級學科帶頭人、雨花區教學名師名校長等申報評審活動,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梯級平臺。
五、抓常抓長送培、學分登記管理工作
積極動員,嚴格督促,高質量完成各級送培任務(上半年“市培”,下半年“省培”“國培”等),力爭參培率和合格率達到100%,在工學矛盾尤其突出的雨花區,考驗著我們的工作智慧,為此,我們嘗試區校聯管、責任到人、扶強助弱、齊頭并進。配合《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行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的指導意見》,調整“十三五雨花區學分登記管理辦法”,科學分解360學分,以教師全員年度學分規范登記、審核管理與階段調研、數據提取分析等多項舉措科學調度雨花教師培訓工作深入開展。
六、抓質抓量開發優質培訓資源
作為區級培訓與管理部門,我們加強骨干教師微課資源整理篩選、一線教學能手教學資源整理篩選與運用、部分素養類培訓課程的開發與整合,開展班主任培訓培訓師資源建設、新進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培訓培訓師資源建設、師德師風培訓師資源建設,嘗試逐步實現培訓課程的必修與選修結合,整合本土名師資源,組成“解決問題型專家”團隊,聯絡聘請部分市省國家級培訓師團隊成員,逐步建立區域培訓專家庫,為區域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庫。
如此,教研培訓融合,區域、學區、學校一體,骨干名師領航,新進教師特管,重德強能,重心下移,服務前移,抓點連線,梯級培養,抓常態、求質效,力爭區級培訓工作有活力、增效力。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