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麗
摘要:課堂展示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要運用語言的優美性和準確性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傾聽學生的語言展示時要適時的點撥糾錯,提升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展示過程中出現低效現象時要及時引導提醒。提問的問題要精心設計,其知識內容要有系統性和層次性,能夠使課堂生成的新資源被有效利用。教師還應分層設計問題,并注意設計問題的坡度和梯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對探究活動進行分層指導。通過展示,用不同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對學生的淺顯認識進行補充、調整,讓模糊的認識逐步明朗化、條理化,使學生的思路更開闊,創新的欲望更強烈,讓數學課堂因展示而精彩。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展示;思維;交流;探究;精彩
當前,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適合當下的教育。而課堂展示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學生的展示效果是構成高品質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口答、板書、試驗、質疑、爭辯、互評、歸納、反思等手段,來展示預習自學、合作探究、課堂檢測等環節中的成果。從而達到了鍛煉勇氣,培養能力,開發潛能,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在課堂展示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演”,但展示并不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進行的表演,而應該體現出教師點撥指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體現出學生課堂學習的高效益,體現出因課堂展示而帶動教育改革所生發的高效能。使學生個個能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將知識技能內化為實際能力,讓高效率的學習取得高效益的回報,課堂才會因學生的精彩展示而效果顯著。為了使數學課堂的展示更高效全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善于利用貼近生活的數學事例和數學懸念等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因為老師教學時的情感情緒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應時時刻刻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亢奮的積極性。從設計情景導語開始,就要立即用飽滿的工作熱情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用數學家的軼聞趣事,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中設置懸念等引起學生的濃厚的探索欲望。讓學生自覺主動的樂于探究知識,啟發喚醒求知的興趣,從故事中領悟知識,在探究中享受成功。引導學生透過數學的符號、圖形、公式和定理等表面現象,感受數學獨特的抽象美、邏輯美和簡潔美,激發學生思維的再創造。
二、聆聽學生的語言展示要適時的點撥糾錯,提高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學生展示時數學語言是否準確簡潔,解題思路是否順暢有條理,都影響著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講太少則思路表述不清晰,關鍵步驟解釋不到位,學生會聽不明白。說的太多則會導致重點、關鍵點不突出,思路繞來繞去,學生聽的如墜入了迷霧之中,不甚了解。當學生展示時的語言出現知識性紕漏或詞不達意,其他學生補充點評又不到位時,教師應及時提醒糾錯,避免因學生的口誤而使得展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重點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能力。首先對各小組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至少兩人)定期進行培訓,讓他們先熟悉展示的流程和側重點。如:對于圖形類題的展示講解,應先分析已知條件,可以推理出哪些結論;再看要證明的問題,還需哪些必需的條件,怎樣從已知或已知推出的結論中繼續推出;采用“兩頭湊”的分析與綜合的方法講解做題思路,展示時可采用兩人配合,邊講邊寫,邊分析邊提問的形式完成展示。對于計算類問題的展示,要向全體學生分析出用到的定義、公式、法則,并歸納小結解題的收獲和感悟,學會分享和借鑒等。期間要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強化訓練。如根據課程的內容一周至少對小組長培訓兩次,改變不規范,不正確的語言表達,能準確簡潔的使用數學語言進行嚴謹的推理。同時針對展示的流程,展示時的動作站姿,展示時講解的技巧與各成員之間的配合等進行細致的指導,由組長帶動小組其他成員共同進步。
三、展示過程中避免冷場,出現低效現象時要及時引導提醒。
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小組可能都會有成員不愿意或不敢展示。如果貿然讓他們擔任主要展示任務,很可能會因為知識性問題而出現無效展示,或因膽小缺乏勇氣而不出聲,造成課堂上的冷場現象,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所以在探究合作環節,教師應巡視全場,大致了解各小組的展示內容和主要展示成員,做到心中有數,以防在出現冷場時及時點撥或講解。小組長在分配成員任務時應考慮成員的個性特點,誰適合什么樣的任務,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使個人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對于全員參與的小組上臺展示,并不代表集體在思考,效果也并不顯著。有時過于長的展示也使得臺下的學生聽的沒了耐心,變成了展示者的自我表演。因此,要豐富多種展示方式,多使用詼諧幽默或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使學生保持亢奮的學習狀態。
對于簡單明了的小操作、小實驗,可讓學生大面積參與,親自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在操作體驗中感知知識的演示和生成,在此過程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會使課堂氣氛高漲。若想法有助于本課的延伸或思辨,且在短時間能完成,可順勢引導討論。若有爭議或需較長時間論證或解釋,應指導學生課下交流探討,不能因此耽誤時間而使得教學目標完不成;對于一題多解的展示,在肯定見解方法多樣的同時,應優化解題方法,突出數學的簡潔美;對于開放型題,在學生探討毫無思路進展時,教師也應及時提醒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肯定正確的有創意的解法,否定錯誤的繁瑣的解法。不能打著尊重的旗號遷就學生,讓少數學生在迷魂陣中爭論不休,浮夸了虛榮心,也使得收效甚微。
四、提問展示要有針對性,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
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內容,學生自學課本后很容易獲得,不能因此提問回答后就一帶而過轉入解題環節,應留下足夠的時間思考里面反映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不能放棄對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引導。提問的問題要精心設計,其知識內容要有系統性和層次性,能夠使課堂生成的新資源被有效利用。在提問時應注意幾個方面:1.設置的問題在引導追問下應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能通過短時間交流解決的問題,教師不急于評講。2.提問的語言要精煉簡明,給學生醞釀思考的時間。3.對于知識點單一的問題采用語言展示并點評,涉及知識點多且要結合圖形進行推理論證的問題,采用口述和書寫相結合的展示方式。 4.對數學語言要求較高的問題,盡量選擇那些聲音洪亮、邏輯思維性強的學生展示,既能簡單明了的說出解決方法,又照顧了個別學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有些學生因表達不清楚而耽誤寶貴的課堂時間。5.對于有新異思維的獨特見解,教師應及時鼓勵和贊揚。對于一題多解的問題,可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釋疑解惑。
五、選擇學生展示時要因人而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因為全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策略方面存在著差異性,所以教師應分層設計問題并注意問題的坡度和梯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并對探究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帶著疑問進行合作探究,真正探出實效。比如優等生與學困生在概念掌握、定理靈活運用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學困生側重于展示基本知識,讓他們提高自信心。當思維方向正確時予以肯定,當思維受阻時應及時引導點撥,防止在群體展示時充當一個看客。優等生則進行拓展方面的展示,培養更高層次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小組合作要真正展示出共同學習的實際效果,不能因流于展示的形式而忽略了其重要意義。
總之,在展示中出現的不同解題思路、解題方法會對學生的現有認識進行補充、調整,引起的質疑和點評會讓模糊的認識逐步清晰化、條理化,學生的思路更開闊,創新的意識更強烈。學生們在此過程中不僅收獲了知識,理解了數學的思想,領悟到了解題的方法技巧,也從同學的展示中找到了學習的方法,積累了經驗,分享了學習的心得和感悟,學會了聆聽與合作。通過展示學生們獲得了自信與鼓勵,課堂教學也因他們的精彩展示而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彭偉強《走進研究性學習》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4年8月
[2]葉加堅《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行政學院出版社 2013年7月
[3]雷玲《中學數學名師教學的藝術》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2月
[4]麥克唐納 赫什曼《如何打造高效能課堂》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1年
[5]王躍《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注:河南省農村應用性課題成果初中數學+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展示”環節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16HJYY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