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別石布
摘要:提高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是我國當前語文教育改革存在的一個重要任務。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階段,因受民族語言的影響,對于民族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是有一定的困難的,由于生活實踐經驗少等問題。對語文教材中的詞句、片段等掌握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對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探討,對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做了些探索。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語文教師都知道,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是:聽,說,讀,寫。作為民族地區一年級的老師,完成這四個教學環節,是要花一定工夫的。因為一年級彝族學生從未接受過學前教育,他們幾乎聽不懂漢語,所以構建有效性課堂就難于上青天了。但無論有多難,總得有人挑起這副擔子吧。今年我送走了一個畢業班,自然就輪到我教一年級了,我教的是一年級語文。雖然才一個月,但也有了些體會,今天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共同來探究,什么是有效性課堂?
所謂有效性課堂,是指在一定是時間和空間內,高效率地達到教學目標和自己所預期的教學效果。
這樣理解“有效性課堂”,只適用于漢族學生,而彝族學生是無法達到的。
1、這里強調“時間”,主要指課堂四十分鐘。比如以人教版新課標一年級上冊語文中“a、o、e”教學為例,《教參》上要求是兩課時,而在實際教學中是無法達到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自己所預期的教學效果。難點一:讀音記不住。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感受“a、o、e”的讀音,老師再反復教讀,當時好像還過得去,可第2課時再復習的時候,絕大多數指著“a”讀“o”,得到這種“指鹿為馬”效果,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難點二:書寫難。老師在黑板上的“四線格”中,慢慢地在四線格的中格上寫“a”,反復地寫,反復地寫。可結果學生還是把“a”寫成向上的,向下的,還有向左……還真是五花八門。所以,作為一年級老師,利用早晚輔導課,把當天上過的課,重新再上一遍。并且《教參》上要求兩課時的,我們需要四課時,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勉強完成“任務”,有效性課堂,我們是用時間來磨出來的。是吧?一年級的老師確實辛苦!把掌聲送給一年級的老師!
2、這里還強調“空間”,這里的“空間”肯定指的是我們的教室了。必須承認:教室是構建有效性課堂的主陣地。但把“空間”拘限于教室,我們似乎也很難完成教學任務,是吧?經過四、五課時磨煉,總得有些娃娃逐步模索到了學習方法,能跟上老師的步伐了。這樣的娃娃,我們通常叫“優生”。可還有很多有“學困生”,這部分娃娃,我們總不可能丟下不管吧?如果這樣做,那我們就是有悖于師德了。我們只好帶著無奈的心情,給他們開“小灶”,耐心糾正每個字音,手把手地教他們寫字。這樣周而復始地進行著。累吧?累有啥辦法,誰叫我們是一年級老師呢?只能在與學生共同進步的道路上,尋找那份成功的喜悅!
那么,我們怎樣構建有效性課堂呢?
1、規范組織課堂教學
一年級的娃娃從家里直接進入學校,沒有進過幼兒園。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如果稍稍留心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課堂上,時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講解示范時,一些孩子不是埋頭做小動作,就是與同學小聲講話;同學發言時,很多學生要么不聽,要么很著急地插嘴、搶著答;做練習時,有的學生因不能靜心聽老師讀題釋題,而審錯題意,或作業不按老師的要求做。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規范訓練。要規范課堂常規教育:
長期不懈地堅持,你在彝族地區構建有效性課堂,就成功了一半。
2、積極培養娃娃的學習興趣
在一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學生或走神,或削鉛筆、或反映問題等等。出現這樣的狀況,一是因為他們是“被迫”到學校里來盡“義務”的,根本不懂讀書“重要性”。二是因為我們的教學語言,肢體語言都無法吸引他們了。因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要抓住小娃娃愛玩、好動的天性,用歌聲,小故事和做游戲來吸引他們。
如我在教學“i、u、ǖ”一課時,一邊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一邊理會“i、u、ǖ”的讀音。由于,娃娃們剛進校沒多久,可能是我的教學語言對他們沒有了吸引力,再加上小娃娃的聽力不足,課堂內出現了埋頭做小動作和小聲講話現象。于是我發出“123”的口號,娃娃們立即回應:“坐端正”,我接著指著:“u”和“wu”讓他們讀,絕大多數娃娃不會讀。為了吸引他們注意力,我講了《烏鴉唱水》的故事: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邊的水不多,它喝不著。怎么辦呢?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它想出辦法來了。 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放到瓶子里,瓶子 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故事一講完,大家都會讀“u”和“wu”了。
3、活用教材
教材是面向全國的,有些內容的編排,不適合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只要對教材文本作稍微的改動,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有效性
一年級的娃娃剛剛走進校園,在學習過程充滿著好奇。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還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要求。特別用母語交流貫了,在校園里一下子漢語交流,那吃力的程度可想而知。除了彝語文課,學校規定不能用母語與學生交流。在這種環境下,使用PPT和微視頻進行教學,那樣的課堂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有效性。
大家可能會想,制作PPT那有時間啊!再加上有些老師的水平達不夠。沒關系,只要你會用網絡就行了。你百度一下自己明天要上的教學內容,就有很多老師在幫你的忙。你在從中選擇喜歡的PPT就OK了。
參考文獻:
[1]析少數民族地區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J]. 蔡虹. 繼續教育研究. 2010(11)
[2]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地區寄住高中生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J]. 譚連桂,戚虎. 凱里學院學報. 2010(06)
[3]少數民族地區學生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 盧海軍.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