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
【摘要】在政府對糧食安全戰略進行調整并將其提升為首要工作任務之后,中國應采取怎樣的糧食自給戰略? 這是一個亟需回答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中國糧食自給率變化的基礎上,總結了未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并提出了新形勢下中國糧食自給戰略。
【關鍵詞】糧食 自給率 自給戰略 糧食安全 全球視野
中國要以占世界9% 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保障其糧食安全問題,不僅僅關系到本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也是確保世界糧食安全的關鍵,且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加快,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進程逐步深化,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新戰略,并將其作為首要工作任務,這給糧食自給能力帶來新的要求與挑戰。
糧食自給率是國際上衡量一國糧食安全水平的常用指標。一國糧食自給率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本國水、耕地資源等自然條件,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要素投入,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貿易政策等因素。在未來一段時期,面對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要求、新形勢和新環境,中國糧食的自給率應該保持在什么樣的水平? 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新的糧食安全形勢,以現有的資源稟賦與要素條件為基礎,按照立足國內“靠自己”和有效利用國際市場資源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出新的靈活的糧食自給戰略,以有效地保障糧食安全。
一、中國糧食自給率的變化
糧食是一項特殊的戰略物資,有著世界人口大國之稱的中國,如果不能實現基本自給,當出現極端氣候災害或遭受糧食禁運制裁等自然與社會壓力時后果不堪設想。目前,中國的糧食供需處于一個緊平衡狀態,在糧食“十連增”的基礎上,結構性短缺與區域性矛盾仍然日漸凸顯,國外競爭壓力顯著增加。
(一)糧食自給率總體保持緊平衡
依靠農業科技強力支撐、政府糧食政策有效激勵以及自上而下抓糧食生產等眾多因素的統籌推進,2013年中國糧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十連增”,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5萬噸,比 2012年增加1238萬噸,增長2.1%。自2007年以來連續7年產量穩定在5億噸以上。伴隨著產量的連年增長,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糧食供需總體上始終維持著一個緊平衡的情況。按廣義的糧食統計口徑,2004年糧食自給率已下降至95%安全水平以下,2012年為88.38%,糧食供求風險進一步加大。谷物口徑上看仍位于一個較高的自給水平,自1980年以來谷物自給率位于0.95~1.05 的安全區間,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谷物自給率下行趨勢較為明顯,2012年自給率為97.7%,較2007年降低了4.1%。
(二)結構性短缺日益凸顯
從糧食分品種看,中國糧食結構性短缺的情況日漸凸顯。目前小麥供求總量基本平衡,2012年自給率為97%,進口的主要是優質小麥以滿足國內多樣化消費需求。稻谷在居民口糧消費中占主導,比重達60% 左右且仍在提高,而近年來南方水稻主產區的水稻種植面積不斷下滑,稻谷供求長期偏緊,自給率連年下降,稻谷自給率已由完全自給降低到2012年的99%。作為主要的飼料用糧,玉米需求大幅度增長,2010年起由凈出口變為凈進口,2012年自給率僅為97.68%;大豆由于種植比較效益低,生產規模連年縮減,進口依存度越來越高,大豆自給率大幅下降,2012年僅為18.3%。糧食品種間以及糧食作物與油料等經濟作物之間的爭地矛盾將長期存在。由于耕地要向主要糧食品種傾斜,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量飆升,貿易逆差明顯增加。
二、提高中國糧食自給率所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逐年增長、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的同時,糧食需求也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吃飽”向“吃好”轉變,糧食需求日益擴大;與此同時,糧食生產基礎依舊脆弱,水地資源約束明顯,提高糧食自給水平、保障未來的糧食安全將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一)糧食產量增長的制約因素多
未來糧食生產受水地等資源約束、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要素投入邊際效用遞減等多因素制約,糧食進一步增產面臨諸多挑戰。 耕地資源方面,一是面積仍在減少。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持續開展,工業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建設用地不斷增加等因素的影響,耕地面積仍在減少,據國土資源部統計,全國耕地面積從1996年的19.51 億畝減少到2008年的18.26億畝,逼近18億畝紅線。
(二)國內糧食剛性消費需求增長強勁
一方面,巨大人口基數下的新增人口持續增加,促進糧食消費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精加工糧食產品和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需求增加,刺激飼料用糧和加工用糧需求的不斷增長。雖然人均口糧消費日漸減少,由1995/96年度的人均171.89公斤下降到2012年的147.33公斤;而人均飼料用糧顯著上行,其中人均飼料糧由1995/96年度的人均75.64公斤上升到2012年的117.72公斤,其他糧食消費(種用、加工用糧及糧食損耗) 由年人均37.16公斤上升到72.77公斤。
三、新時期中國糧食安全的自給戰略
從世界范圍內看,一國的糧食能否自給是關系國家自立與否的關鍵?!秶壹Z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規定中國糧食自給率需穩定在95%以上,其中稻谷、小麥保持自給,玉米保持基本自給;201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進一步提出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新戰略。然而,面對未來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有必要在準確把握糧食安全新形勢、新問題的基礎上,修正現有糧食的自給目標,開源節流,全面統籌規劃新時期中國糧食自給戰略。
四、結論
糧食自給是一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中國糧食自給處于結構化短缺下的緊平衡、內需求強勁增長、貿易逆差逐漸加大狀態,糧食自給形勢不容樂觀。面對新形勢和新環境,有必要從全局層面重新構建糧食自給戰略: 以口糧自給、谷物基本自給為戰略目標,以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數量和質量并重為根本保障,以統籌貿易戰略、利用國際市場調盈補缺為重要依托,以立足全球視野、強化糧食產業全球布局為長期保障,以提高糧食安全儲備效率為重要抓手,以拓展食物來源、減少糧食耗費和浪費為基本方向。 “國不可一日無糧”,只有口糧能夠實現自給、谷物能夠實現基本自給,糧食安全才有保證,國家才能夠在安天下、穩民心的前提下,沿著通向強國夢、復興夢的康莊大道奮勇前行。
參考文獻:
[1]鐘甫寧.關于當前糧食安全的形勢判斷和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