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玲林
【摘要】健美操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按一定節奏和韻律,展示人體靜態美和動態美,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被列入新編中學《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大綱,成為學校體育教學、課外活動和體育競賽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學開展健美操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健美具有積極的意義。重慶市工業學校健美操的教學普及率不高,其中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強、教學時數少和中學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健美操教學需要是影響健美操在中學開展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重慶市工業校 中學健美操 現狀 對策
健美操作為學校體育教學和全民運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獨特的健身作用和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健美操是一項新興的并蓬勃發展的體育運動,擁有的獨特的魅力和獨特的健身效果使其在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脫穎而出,受到很多健身熱愛者人的喜愛。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的不斷完善,《基礎課程改革綱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相繼出臺,重慶市課程改革工作也在在全市相繼推開,學校中體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根本上的變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成了共識。健美操融音樂、舞蹈、體操為一體,按照一定韻律和節奏,在運動中展示人體動態美和靜態美的練習,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成為了課余訓練、學校體育教學和體育運動競賽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被正式編入到中學《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大綱中。
選擇《重慶市工業學校健美操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作為研究課題,主要以工業學校15級大中專學生、16級大中專學生學生為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據分析法等對酉陽縣中學的健美操開展現狀進行調查分析,通過了解重慶市工業學校健美操教師情況,體育教學情況、課外活動開展和業余訓練情況等,找出其中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新課標”健美操發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重慶市工業學校15級大中專學生、16級大中專學生、體育教師11名、學生150名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重慶工商大學圖書館、圖書館中的計算機網絡和資料室查詢,通過信息檢索收集相關資料,收集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九篇。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查閱了《健美操》、《初中體育與健康》、《健美操教程》、《高中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健美操教學參考書》等體育書籍和與體育相關的文件。
(2)訪談法。就重慶市工業學校展健美操問題走訪相關學校領導、體育教師、部分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
(3)數據分析法。運用EXCEL軟件制作圖表對調查問卷的相關內容進行統計的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重慶市工業學校體育教師配備現狀
通過調查顯示:工業學校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健美操課程教師占20%,其中女教師占25.0%,為3人,男教師占75.0%,為8人,健美操任課教師2人,健美操的開課率并不高;在其它的運動項目比例中,主要為球類為主,占 54.0%;田徑占18.0%。
(二)重慶市工業學校健美操教學現狀分析
(1)健美操教學內容。健美操在實際教學內容中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健美操理論教學和健美操技術教學。
(2)健美操評價和考核方法。學校要用正確的評價方式可以造就人才和培養人才,錯誤的教學評價方式則可能埋沒人才和扼殺人才,目前重慶市工業學校健美操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學生互評、師生互評、教師自評、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相互結合,為了健美操教學在以后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必須在健美操學習的評價中要全方位的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和自尊。各個學校應該建立合理的健美操考核和評價體系,在體育期末考試中把健美操考試成績納入體育總的成績中去,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要不斷的對健美操的考試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在考試的方式和內容方面要運用創新思維,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的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自覺鍛煉和終身鍛煉的目的。
(3)教師健美操的教學能力;影響開課率原因比例;健美操教材的選用;健美操喜歡的程度;影響健美操學習因素;影響學生參與健美操課外活動、運動隊意愿的因素;影響學生參加的因素。
三、結論
工業學校的健美操教學開課率和普及率不高,其中很多的體育教師的健美操教學能力不強、健美操教學時數少照成的很多的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在眾多的因素中,健美操場地設施不能夠滿足教學過程中的需要是影響健美操在學校開展的主要因素。
教學過程中較少利用器械進行教學,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因為上級領導的不重視照成的,教學資源不足以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在考核方面中學健美操主要測試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沒有著重于學生的創新和自我學習,考試形式單一;體育課中很大程度上忽視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多時候都是著重于技能方面的學習,對于學習的意義和目的沒有得到相應的了解,考試結果方面很大程度上也忽略了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全面評價。現在很多的健美操教師的年紀都偏于年輕化,在教學經驗方面很是缺乏,很多的教師也沒有積極學習和塑造自我的意識;高水平健美操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嚴密的組織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以及應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耿培新,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趙亞萍.高中體育課增加健美操內容的必要性和科學性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3.
[3]劉素云.健美操課程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體育用品與科技,2012.
[4]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6]羅樹華,李洪珍.教師能力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7]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
[8]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體育與健康七---九年級(全一冊)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