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魏海霞 陸燕
【摘 要】 目的 研究對于“珍貴兒”孕產婦提供圍生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我院于2015.1月-2016.12月期間在我院孕檢并住院分娩的200例孕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孕產婦劃分為觀察組120例、對照組80例,其中對照組孕產婦接受臨床提供的一般心理支持、孕檢及產前健康宣教,我科聯合孕婦學校醫護人員共同為觀察組孕產婦提供心理支持療法、心理疏導法、認知療法、音樂療法、放松訓練等方法進行心理護理,并進行催眠技術和生物反饋技術等干預措施,了解并掌握自己身體內生理功能改變信息,通過以上綜合心理護理和干預措施,解決影響生理活動或病理過程的緊張狀態,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總結兩組孕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 結果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120例孕產婦,產后出現抑郁癥表現為11例(9.17%),對照組80例孕產婦,產后出現抑郁癥表現為17例(21.25%),對照組孕產婦抑郁癥發生率高于觀察組,P<0.05。兩組孕產婦入院時SDS評分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后,觀察組孕產婦抑郁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為“珍貴兒”孕產婦提供圍生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產后抑郁癥出現。
【關鍵詞】 抑郁 “珍貴兒” 圍生期 心理護理
孕產婦存在第一胎死亡、常年不孕、習慣性流產、高齡等病史情況,再次懷孕胎兒即為“珍貴兒”,而“珍貴兒”孕產婦需在生產前住院接受精心護理,保證胎兒順利分娩,且圍生期間孕產婦會出現嚴重焦慮表現,擔憂分娩結局、胎兒情況等因素均可能誘發產后抑郁癥表現。產后抑郁癥是指孕產婦在分娩后發生明顯抑郁表現,屬于常見產后心理疾病,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產后6周,孕產婦表現為無原因哭泣、情緒激動、性格改變、煩躁等,導致無法較好配合新生兒護理工作,且影響孕產婦產后機體健康恢復[1-2],因此加強圍生期心理護理干預工作十分必要,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5.1月-2016.12月期間在我院孕檢并住院分娩的200例處于圍生期的”珍貴兒”孕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孕產婦劃分為觀察組120例、對照組80例,對照組孕產婦年齡范圍在25-40(周)歲,平均為(33.5±1.1)(周)歲,平均孕周為(30.5±0.5)周;觀察組孕產婦年齡26-39(周)歲,平均為(32.5±1.2)(周)歲,平均孕周為(30.8±0.4)周。本研究納入標準:兩組孕產婦均符合“珍貴兒”孕產婦納入標準;并排除有精神疾病及語言溝通障礙孕產婦。所有孕產婦普通資料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孕產婦接受臨床常規護理照護流程,包括入院后進行全方位孕檢,了解孕產婦胎兒宮內發育情況、孕周、了解孕產婦過往生育史、其他病史等,積極進行產前健康教育,評估孕產婦心理表現,加強護患交流;為孕產婦分析其出現不良情緒原因,與孕產婦家屬保持交流,囑咐家屬積極陪伴孕產婦,提供院內基礎生活護理服務,加強體征監測,為其分析兩種分娩方式優劣勢,結合實際情況,醫師應尊重孕產婦需求合理選擇分娩方式,進行分娩時產程教育,告知分娩后可能出現情況,實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為觀察組孕產婦提供圍生期心理干預措施,包括:①所有孕產婦均自愿進入孕婦學校完成相關課程學習,要求每位孕產婦參與課程均>8次,為孕產婦提供圍生期全方位護理,包括入院后積極完成產檢服務,完善孕產婦基礎病歷及相關資料,保持較好醫患溝通,護士應分析孕產婦相關資料,了解孕產婦性格特點,積極了解孕產婦身心需求并滿足,詢問孕產婦主要心理問題,共同分析。②與孕產婦家屬進行交流,囑咐家屬應陪伴孕產婦共同學習相關課程,因圍生期孕產婦心理敏感,配偶應多關心理解孕產婦,保持良好家庭成員相處關系,共同解決相關問題,家屬應做好新生兒出生相關準備工作。③孕婦學校醫護人員通過心理支持療法、心理疏導法、認知療法、音樂療法、放松訓練等方法進行心理護理,并進行催眠技術和生物反饋技術等干預措施。包括為孕產婦展示自然分娩過程、利用視頻等形式生動傳達信息,促進孕產婦接受能力,告知孕期多種機體不良反應,新生兒母乳喂養優勢及家庭照顧要點,強調新生兒妥善護理必要性,指導孕產婦及家屬正確喂養新生兒,告知洗澡時注意要點等。④圍生期為孕產婦提供營養豐富飲食,孕產婦每周前往孕婦學校進行課程學習,醫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著重講解新生兒尿不濕更換方法、新生兒皮膚撫觸等,護士積極與孕產婦保持溝通,鼓勵其傾訴,積極傾聽孕產婦內心想法,主動關心孕產婦,每日固定時間為孕產婦播放輕音樂,幫助孕產婦舒緩身心,每日進行音樂治療兩個小時,指導孕產婦保持深呼吸,深吸一口氣,緩慢吐氣,反復重復20個動作作為一組練習,每天進行三組呼吸鍛煉,進行機體放松訓練,定時進行肢體按摩工作;做好產前宣教,告知圍生期常見反應及處理措施。⑤運用SPCS生物反饋治療,主要訓練內容包括注意力、抗干擾、記憶力、腦部訓練、情境控制能力等,每周為孕產婦提供3次訓練,治療時間為30分鐘左右,定期檢測訓練效果,可通過生物反饋儀器精確測量孕產婦生理活動相關指標變化,由醫師掌握相關信息,主動調節訓練方式,幫助孕產婦控制心理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產后一周進行宗化抑郁自評表(SDS)篩查,進行數據分析判斷孕產婦心理情緒表現[3-4],此種方法為4級評分,包括A(沒有時間出現)、B(小部分時間)、C(一大部分時間)、D(絕大部分時間);評分表共為20題,每題均為4分制,所有孕產婦本人填寫,共發放200份調查問卷,回收率100%,問卷回收后由護士統計分值,將兩組孕產婦總分乘以1.25取整數,得出標準分,<50分表示無抑郁、50-60分代表輕度抑郁;61-70分者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者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孕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120例孕產婦,產后出現抑郁癥表現為11例(9.17%),對照組80例孕產婦中,產后發生抑郁表現為17例(21.25%),對照組孕產婦抑郁癥發生率高于觀察組,(χ2=5.82,P<0.05)
3 討論
產后抑郁癥主要表現包括情緒改變、孕產婦出現長時間情緒低落,不愿與人溝通,出現不明原因的哭泣、且孕產婦性格發生一定變化,與家庭成員關系緊張,往往因為小事與家屬起爭執,導致孕產婦出現情緒激動表現,不利于圍產期身心健康。而針對產后抑郁癥表現主要治療措施包括心理治療、注意力轉移法、語言鼓勵等,護士在產后及時評估患者抑郁情緒,通過適當語言與溝通技巧,與孕產婦產生心理共鳴,取得其信任,鼓勵患者積極接受治療,強調抑郁癥是可以通過有效心理護理和干預措施等治療手段緩解的,對患者提供精神安撫,采用共情護理理論指導,站在孕產婦角度思考問題,了解其實際身心需求,積極滿足,幫助患者共同分析產生抑郁因素,提供生活及新生兒喂養指導,幫助患者盡快適應自身角色轉變。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通過妊娠期接受孕婦學校專業知識培訓,可有效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通過對孕產婦提供圍生期心理疏導、加強護患溝通,對孕產婦提供科學系統生產知識教育,幫助共同分析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的心理問題,提高孕產婦情緒管理能力,同時與家屬共同為孕產婦提供親情支持。肖利軍、王心、尚麗新[7]等學者經研究表明,為孕產婦提供自我生物反饋訓練、孕婦學校課程指導,觀察組孕產婦經干預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較低。本次研究得出結果為觀察組120例孕產婦,產后出現抑郁癥發生率僅為9.17%,得出結論為通過加強圍生期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孕產婦產后抑郁癥出現。
參考文獻
[1]陳小秀,黃李蕓.孕產婦妊娠末期睡眠障礙的影響因素及心理干預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8):2871-2874.
[2]包怡榕,蘇平平,謝涵等.不同心理干預對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及家屬焦慮、抑郁癥狀的效果評價[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6,43(3):302-307.
[3]全燕,姚超.改良心理干預措施對孕產婦分娩結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9):1049-1051.
[4]伊鳳蕊,蔣娟,胡華等.心理干預對圍產期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8):1608-1610.
[5]萬春花,吳佳聰,莫朝霞等.團體心理干預對孕產婦焦慮抑郁控制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7):1378-1380.
[6]毛益波.護理干預對孕產婦孕期及產后抑郁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5):1890-1892.
[7]肖利軍,王心,尚麗新等.妊娠期生物反饋訓練降低產后抑郁發生風險效果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4,17(2):73-77.
作者簡介:郭偉(1978-11-18)女,籍貫河北省饒陽縣官亭鄉,漢族,本科學歷,所在科室婦產科,所屬專業:婦產科護理,研究方向: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