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舉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著德育的任務。
【關鍵詞】德育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知識新概念中滲透;課堂例題
初中數學是一門工具學科、基礎學科,它是學好物理化學的基礎,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和辯物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作用。數學不論它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都貫穿著辯物唯物主義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始終把握住這一點。在傳播系統的、科學的知識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著力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一、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滲透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我們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版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于圓周率》、《我國古代有關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閱讀教材后,告訴學生:我國自古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它國家一千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于其它國家四百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州早一千多年,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現在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二、在比較分析中進行德育滲透
有分析才有發現,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數學中“等”與“不等”,“正”與“負”,“有限”與“無限”,“加”與“減”都是矛盾的對立的,但是我們講解時若對他們進行細致的比較、對照,就會使學生看到在這些矛盾的統一體中有著相似之處。例如講一元一次不等式時我們可以與一元一次方程對比講解,學生發現“等”與“不等”雖然對立,但是二者在定義、解法、性質等方面存在著許多相同之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有關知識,同時,也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對立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滲透。如角的推廣、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規律;還有反證法的思想,實際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三、在引進新知識新概念中滲透
恩格斯曾說過:“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的……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和現實世界脫離……以后被用于世界?!边@說明數學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初中代數引進許多新知識、新概念,例如:無理數、負數、函數等,在引進這些概念時,教師如果簡單地向學生說明為什么引進,引進它們有何意義,它們又是怎樣產生的,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下決心學好這些內容,同時也使學生懂得理論來源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這一真理,這樣就培養了學生注重實踐,注重參與的良好個性品質。
四、在課堂例題、總結時進行滲透
一節課即將結束時,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自己的理解,一定的練習對課本的基本知識、基本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這時教師可以歸納性的作出課堂總結,此時正是教師進行滲透的在好時機,如作“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冪的運算性質、乘法公式”等章節的總結時,可以根據上述課程的特點,加入這樣一段話:上述的公式、法則、性質的運用非常廣泛,在今后的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是我們對許多具體的實例分析歸納總結而形成的一般性法則,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靈活運用。短短的幾句話就道出了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識規律,同時也向學生道出了數學思想。
對于例題、習題的分析講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但是教師不應該局限于為講題講解,為作題而作題,有些題目為我們進行德育滲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例如:初中數學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存款、植樹的例題和習題,教師如果在講解時簡單的說明:為什么存款為?為什么植樹?存款、植樹有什么重大意義?這樣就能使學生懂得存款是為了支持國家建設,發展國民經濟,盡快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植樹造林是為了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培養學生美化環境、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良好思想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個重要并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做到自然妥貼,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做到和諧統一,恰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潤物細無聲,真正做到教書和育人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曉輝.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若干思考-《吉林教育》2016
[2]蹇紅星.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新課程:教師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