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燦
【摘 要】 目的:探討心電圖在急性肺栓塞(APE)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被確診為APE的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均行溶栓或抗凝治療,治療后進行心電圖檢測并與入院時的心電圖表現進行對比,根據心電圖表現評估治療效果,同時根據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與CTPA檢查結果評估治療效果,將兩種評估方法下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結果:78例患者入院時心電圖表現以TⅢ倒置(92.3%)、SⅠ>0.1mV(84.6%)、SⅠQⅢTⅢ(62.8%)為主,經過溶栓抗凝治療,TⅢ倒置與SⅠ明顯變淺,QⅢ明顯減少或消失,心電圖表現與入院時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心電圖評估的治療總有效率與臨床檢查評估的治療總有效率相近(94.9%vs93.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電圖表現可指導APE患者臨床診斷與療效評估,臨床中應當結合其他檢查盡早確診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 急性肺栓塞 心電圖 診斷
肺栓塞指脫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質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發(fā)生的病理過程,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咯血、發(fā)熱、發(fā)紺等癥狀,急性肺栓塞(APE)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冠心病與高血壓。由于長期以來臨床醫(yī)學都未對該病防治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經常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1]。在實驗室檢查中,心電圖變化的病理學基礎是急性右心室擴張,但由于本病具有非特異性因此診斷準確率不高[2]。為進一步探討心電圖在APE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可靠的診斷方法,我院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被確診為APE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診并診斷為APE的78例患者,入院后經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制定的APE診斷和治療指南(第3版)相關標準,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與精神障礙者。納入研究的78例患者中男性40例名,女性38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44.28±5.09)歲,病程3h~55h,平均病程(15.06±3.29)h?;颊咭缽男粤己茫虢M前已完全知曉本次研究過程及目的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入院時進行心電圖檢測,根據患者病情采取溶栓或抗凝治療,治療后24h再次進行心電圖檢測,對比入院時、治療后的心電圖改變情況,記錄各心電圖表現所占比例。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與肺動脈CT血管造影(CTPA)檢查結果評估治療效果,治愈標準為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CTPA檢查顯示充盈缺損消失,好轉標準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CTPA檢查顯示充盈缺損縮小,未達到以上標準則為無效。根據心電圖表現評估治療效果,治愈標準為心電圖恢復正常,好轉標準為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心電圖無明顯變化或倒置加深則為治療無效,計算不同評估方法下的治療效果,治療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0%。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將錄入SPSS19.0軟件,借助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78例患者入院時、治療后心電圖表現對比 78例患者入院時進行心電圖檢測顯示有72例患者出現TⅢ倒置,占92.3%,發(fā)生率居各種心電波形發(fā)生率之首,其次SⅠ>0.1mV者有66例,占84.6%,發(fā)生率僅次于TⅢ倒置,SⅠQⅢTⅢ者49例,占62.8%,此外其他心電波形還包括TⅤ1-Ⅴ2倒置、TⅤ1-Ⅴ3倒置、TⅤ1-Ⅴ4倒置,發(fā)生率均<50%。治療后TⅢ倒置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有65例出現TⅢ倒置變淺,占90.3%,其余17例無明顯改變,同時SⅠ也明顯變淺,35例TⅤ1-Ⅴ2倒置、TⅤ1-Ⅴ3倒置、TⅤ1-Ⅴ4倒置中有3例變?yōu)橹绷?,?.6%,10例倒置加深無明顯變化,占28.6%,治療后心電圖表現與入院時相比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
2.2 78例患者經心電圖與臨床檢查療效評估對比 經心電圖療效評估顯示78例患者中有56例治愈,18例好轉,4例治療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4.9%,經癥狀、體征與CTPA檢查顯示,有54例治愈,19例好轉,5例治療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3.6%,兩種療效評估方法下的治療總有效率相近,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APE是臨床常見病,由于本病無典型癥狀與特征表現且發(fā)病急促,因此經常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對疾病診斷與治療預后有不利影響。目前心電圖在臨床檢查中應用比較廣泛,其診斷與疾病監(jiān)測價值已得到臨床醫(yī)師與患者自身的普遍認可。隨著心電圖應用技術的改進和提升,心電圖檢查儀器的清晰度和抗干擾能力明顯增強,其安全、無創(chuàng)性更是明顯優(yōu)于肺血管造影檢查等手段,患者檢查依從性更高。從安全性、便捷性等諸多方面考量心電圖的應用與推廣優(yōu)勢都比較明顯。為觀察心電圖在APE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選取78例AP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時與溶栓抗凝治療結束后分別進行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入院時患者心電圖表現以TⅢ倒置、SⅠ>0.1mV為主,分別有72例、66例患者出現此類心電圖表現,這是因為患者發(fā)病初期肺通氣血流改變明顯,加之此時患者情緒焦躁交感神經持續(xù)興奮,極易出現心動過速的情況,從而出現T波倒置、Ⅰ導聯出現S波等心電圖表現。如果發(fā)生這種心電圖改變則提示患者右心室已出現急性擴張,為進一步確診需結合患者臨床特征與其他輔助檢查進行確診。經過溶栓抗凝治療,TⅢ倒置與SⅠ明顯變淺,與入院時相比心電圖表現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根據心電圖表現全部樣本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9%,臨床檢查顯示全部樣本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6%,兩組療效評估結果組間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心電圖能夠客觀、準確的反映患者病情進展,是一種理想的病情監(jiān)測手段。
綜上所述,對APE患者而言心電圖是一種無創(chuàng)、安全、準確、可靠的檢查手段,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周兢,孫劍平,徐琳琳,等.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聯合檢查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16(10):701-703.
[2] 王東升,梅曉冬.探討心臟彩超及心電圖對肺栓塞診斷的臨床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5,20(10):182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