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恒+++高慶軍+++張振生+++賈利軍
摘 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詳細掌握學生的共性情況,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生體能、意志品質等方面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練習方法,因材施教;更要關注學生個性心理,盡量滿足其不同需求,讓所有學生受益,從而設計出面向所有學生、順應學生心理特點、學生樂學愛練的體育課。
關鍵詞:學情分析;體育教學;教學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5-0032-02
體育教學中的學情分析,是指教師在課前調查、了解學生體能狀況、已有知識、體育學習能力等基本信息,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等相關因素,為設計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手段、評價方式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精準的學情分析,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教學理念的重要體現,既可以增強體育教學的針對性,促使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之中,從而高質高效地完成體育教學。下面就以小學五年級《肩肘倒立》為例,談談筆者利用學情分析設計體育教學的方法。
一、學情分析的運用策略
“學情”既有共性存在的普遍因素,也有因能力差別而體現出的層次狀態,更有特殊存在的個性特點。因此,學情分析時,體育教師要詳細掌握學生的共性情況,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同時利用不同的組織形式、評價方法,因材施教,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更要關注個性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引激勵,確保所有學生受益。
二、學情分析與教學設計
(一)把握共性特征,制定策略
小學五年級學生同處一個年齡段,他們在心理特點、興趣愛好上存在共性,長時間在一個班級學習,知識儲備基本一樣。這些共性特征是制定教學策略的重要依據。
1.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選擇教學策略
小學五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競爭意識強,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樂于接受由易到難的學習順序,能夠根據動作特點,分層、簡要記憶動作方法。針對這些共性,可以這樣制定教學策略:采用合作、創新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以游戲比賽活動為主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根據肩肘倒立的動作順序,分別練習“頭在上的三角”(起始動作)、“頭在下的三角”(翻臀后倒)、“連接兩個三角”(起始和翻臀動作)、“書寫L”(支撐倒立),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分層遞進地學習動作技能,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并借助分層、概括的形式講解動作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動作重、難點。動作講解方法為:并腿坐,體前屈,胸靠大腿手觸腳;手壓墊,體后倒,展伸髖,挺小腹,“夾肘內收”手托腰。
2.根據學生能力和經驗,做好教學預設
小學五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倒立類動作,肩頸支撐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恐懼,或者由于練習疏忽,發生危險,同時結束的收腿動作和動作評價也是初次接觸,他們會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防患于未然。問題(1):學生肘關節內收的動作不到位,自己不能及時調整。解決方法:學生相互合作練習糾正,利用合作伙伴的提示、調整,體會和感受支撐部位、夾肘位置。問題(2):倒立后收勢直腿下拍,易造成傷害。解決辦法:強調收腿時先將膝蓋靠近胸部,然后團身起立。問題(3):學生評價不準確,不能統一評價標準。解決辦法:簡化技評標準,夾肘時兩臂不能超出身體側面,肩頸支撐,并且伸展髖部,腰部立直,保持穩定5秒鐘以上。問題(4):學生對倒立動作比較恐懼。解決方法:加強保護和幫助,利用合作伙伴和教師的幫扶、鼓勵,建立自信,消除恐懼。
(二)掌握層次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體能狀況、接受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存在差異,具有層次性,學情分析時,根據這些因素,制定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目標,因材施教。
1.分層細化教學目標
本次課教學重點解決“立的穩”,教師根據學生體能、學習能力,將能力接近的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并設定分層學習目標。努力強化組:基本掌握夾肘內收、肩頸支撐的方法,可以在保護幫助下完成動作;鞏固完善組:較好地完成夾肘內收、肩頸支撐,能夠表現出展髖、挺腹的方法,穩定支撐5秒鐘以上,初步建立體操表演意識;發展提高組:出色完成夾肘內收、肩頸支撐動作,很好地表現出展髖、挺腹的方法,穩定支撐8秒以上,具備體操表演意識。這樣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有相應的學習目標,使不同的學生都可以感受自己的價值和努力方向,體會成功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因需設計分組方法
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間的合作互助、探究,彌補他們的差異。例如練習倒立動作時,根據學情分析,將重、難點掌握水平不同的學生分散于各小組之中,利用優秀生的帶動,小組內相互學習、相互提示、相互幫助,充分發揮各層次學生的力量,促進學生動作質量的提升。再如,設計糾正、完善教學練習時,結合學生在練習中的問題,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同質分組,學生相互研究、相互幫助,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習中的不足。如腰腹力量不足的學生,強化練習翻臀后倒、展髖舉腿的動作,提高腰腹力量;夾肘內收不到位的學生,可以兩人一組站立練習夾肘內收,做到兩肘平行;再如一些體重較大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利用兩人的保護、幫助完成動作。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學習,更可以很好地拓寬糾正范圍,不斷提高學生的動作質量。
(三)了解班級性格,調動激勵
學生長時間的學習經歷,也促生了“班級性格”,因此,在學情分析時,就要了解班級性格,并有針對性的設計調動方法。如有些班級較為沉悶,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利用專項,組織學生練習肘關節平行、夾肘內收的挑戰賽,重點解決肩肘倒立的夾肘內收動作,并利用游戲、比賽的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和熱情引入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繼而,教師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利用身體在墊上“拼寫”字母的游戲,營造用身體“書畫”的游戲(如:兩名同學“下腰”組合成“m”)氛圍 ,進一步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活力,引導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再有,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習氛圍,適當地開一些小玩笑,有些同學支撐時不能理解展髖、立腰、伸腿,教師可以說:“支撐后身體要成1字型,你都快成句號了”,并順勢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指導。這樣的游戲鋪墊、語言調節、師生互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活力,并隨著動作教學進程,逐步增加動作難度,鼓勵學生挑戰、展示,從而讓課堂教學在歡快、積極的氛圍中進行。
(四)關注個性需求,全面受益
學生個體往往有一些特殊心理,身體素質優異的學生有時“吃不飽”,渴望更高的表現和認可;身體素質較差、膽小羞澀的學生,有時“吃不下”,盲目悲觀,恐懼厭學。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也要考慮到這些個性心理,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讓所有學生受益。
1.個別關照
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時,要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熱情,利用他們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或者借助伙伴互助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相應減少教師輔導時間;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一些自主空間,比如,鼓勵他們在出色完成肩肘倒立的基礎上,把結束動作和其他體操動作相整合,引導他們進行安全、有益、合理的嘗試,或者鼓勵、調動他們作為“小老師”,幫扶其他有困難的同學,滿足他們渴望更高認可、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教師主要精力和輔導時間應放在需努力的學生身上,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利用貼心言語、積極鼓勵、中肯的建議,調動他們的練習積極性,糾正動作中的不足,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焦慮、膽怯,幫助他們從容、主動地進入學習之中。
2.等級評價
動作技能掌握情況受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較大,有些努力的學生雖然練習積極主動、踏實勤奮,但受身體素質、接受能力所限,還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動作,在進行評價和考核時,就要“關照”這部分同學,利用評價導向,鼓勵他們努力練習,更要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如在制定評價等級時,強調認真聽講、積極練習的比例:優秀-認真聽講、主動練習,動作技能掌握突出,積極合作、相互幫助;良好-認真聽講、主動練習,動作技能掌握好,可以幫助同學;及格-認真聽講、積極練習,努力掌握動作要領。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即使自己身體素質差點,但只要做到認真聽講、積極練習,也可以達到及格,從而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滿足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總之,根據學情分析設計教學,既照顧了主體,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又滿足了不同層面和個性學生的心理需求,讓所有學生受益,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