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歆
湖南工學院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
【摘要】安全工程專業在我國高校中已經開設了多年時間。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各個院校推行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對安全系統工程教學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基于卓越工程師背景下安全系統工程教學模式的開展,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背景;安全系統工程;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教研教改課題“安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湘教通[2013]223號-520)的研究成果。
為了貫徹《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改革要求,各個院校推行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培養兼具社會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安全工程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求非常高,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并掌握技術與管理、安全科學的操作方法。
一、安全系統工程教學要求分析
就現階段來看,各個高校都將安全系統工程作為安全工程專業的重點主干課程,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根據對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他們的就業崗位非常廣泛,包括建筑、機械、煤礦、核電站、化工廠等,工作涉及的理論知識多是他們在教材中接觸過的知識。安全系統工程課程對于學生有著較高的使用價值,是他們日后工作開展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安全系統工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安全系統工程課程與其他課程教學不同,有著較強的實踐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只能掌握理論知識,無法鍛煉實踐能力,且教學活動多是從理論角度出發,實踐與理論脫節問題嚴重。
其次,安全系統工程教材的知識面非常廣,內容包括管理學、線性代數、概率論、邏輯學等知識,難度偏高。由于教學進度快,部分學生難以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
最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較差,創新能力不足。由于學生在畢業后會進入各行各業,工作內容復雜,這就要求學生學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根據工作需求來進行調整。如果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必然會影響他們的發展。
二、基于卓越工程師背景的安全系統工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對知識結構進行重構
對安全系統工程這門課程而言,其重點內容包括系統安全預測、事故致因分析、風險評價與危險控制、系統安全分析幾個方面,有些內容理論性較強,有些內容則更加偏向于實踐性。在危險控制的教學內容上,不僅涉及基本的原則與理論,也有很多的實踐性內容。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可以將這些知識劃分為理論與實踐兩大內容。
由于學習難度大,學生在剛剛接觸到這些知識時,往往會感到困難重重,不知道怎樣下手,只能按照傳統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為了實現理論、實踐教學內容的平衡,教師應對這兩類知識采取不同的教育和考核模式,在要求學生記憶、理解的同時,也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在考核方面,將案例分析、評價報告、計算機操作評分納入平時成績。此外,為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需要額外設置創新環節,讓學生通過各類渠道來進行調研,鍛煉他們的資料收集、分析能力。
(二)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
實踐能力一直都是學生的短板,為了避免學生出現“眼高手低”的問題,必須要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
首先,加強總結與分析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可以借助所學知識來總結企業安全問題的發生規律、發生原因,預測今后的問題趨勢,提出預防措施。
其次,在現場檢查知識的教學中,引入案例,讓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來編制檢查表,對照國家規范,找出其中的危險源,制訂防范計劃。
最后,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后,帶領他們走入工廠、企業,讓他們學會危險源的辨識方法,并進行定量、定性評價和完成評價報告的撰寫,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直接借助幻燈片、板書進行播放。由于安全系統工程教育涉及的內容復雜、抽象,依靠幻燈片和板書,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也很少去主動鉆研學習內容,課堂氣氛沉悶。為了順利拿到學分,學生在考前死記硬背,教學與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筆者建議,在安全系統工程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引入安全系統工程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生產案例,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利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契機,讓學生參與到工廠實踐中,并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省級大賽,拉近學生與安全系統工程教學內容的距離。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安全系統工程教學中,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讓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有全盤的把握,引導他們分析,思考和反思現有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策略。教師在講解某個重點和難點知識后,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調研來寫出綜述文章,找出論述中的問題,制訂解決方案,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內容。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文獻調研的方式,利用論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等來搜索文獻,然后一 一整理,列出明確的清單。
其次,讓學生掌握分析和總結的方法,統計當前安全系統工程的最新進展與研究熱點,把握行業發展動向。
最后,完成論文的撰寫,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調研結果分析相關問題,撰寫文獻綜述,分析其中的問題,自己來探索相關的對策。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獲取。為了提高安全系統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應用討論式、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模式,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團隊學習方案設計過程中,由教師來組織學生進行團隊論證,各個團隊之間相互補充,教師對各隊方案進行評審。對于有創意、有特色的作品教師可以為其開辟展示區,讓其他同學進行觀摩、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要滿足卓越工程師背景下的人才培養需求,需要打造一支“學科配套、業務精良、作風優良”的教師隊伍,這是各個院校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安全系統工程教學的改革難點所在。為了實現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的,需要對師資力量進行整合,在保證安全系統工程專業教師做好原有教學任務的同時,聘請企業的技術人才來校任教,打造“雙師型”隊伍,在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同時,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對安全系統工程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六)研發實訓儀器與設備
儀器與設備的應用是提高安全系統工程教學質量的有效依托。在安全系統工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依托實習,還要配置好相關的儀器與設備。以礦業專業為例,常用的儀器設備包括電工控制訓練臺、煤炭采掘機械實訓裝置、液壓耦合礦用緩沖器、電控訓練系統等。上述儀器與設備在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實訓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
(七)考核方法要多元化
針對安全系統工程專業的特點,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實行“訓練操作+訓練報告+作品設計+作品報告+答辯”的形式。基礎成績占30%,每一個環節,學生只有順利完成,才能夠獲得成績。作品設計與作品報告占50%,按照學生作品完成質量來進行評定。每一個學生都需要參與其中,根據排名來加分。這種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強了安全系統工程專業學生的參與興趣,能夠客觀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助于教師進行改進。
三、結語
卓越工程師專業是近年來出現的新事物。教育部對安全系統工程畢業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卓越工程師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特別是作為第一次課的“工程訓練”教學改革,對卓越工程師專業學生后續的實踐創新能力、工程素養、工程能力的培養有巨大推動作用。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技術水平逐年提高,裝備系統日趨復雜,安全系統工程知識也要不斷更新完善,以適應現代工業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洋,朱鍇,朱建芳,等.安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課程體系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4,11(12):67-69.
[2]黃冬梅,劉偉韜,常西坤,等.安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科教文匯, 2015(28):54-55.
[3]李梁.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安全工程畢業生就業質量調研[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04):205-208.
[4]吳浩,池秀文,陳先鋒,等.安全科學卓越工程師實驗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33(08):193-197.
[5]Jaroslav Vala,Jana Sladová,Vlasta ?e?ichová,Igor Fic.The Changes in the Attitudes towards Poetry in the Class (14 - 15 Years Old) Thanks to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
[6]劉美,禹柳飛,王濤.基于CDIO理念的卓越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22(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