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韓云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是傳遞信息的主要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利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藝術,對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本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進行一番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 語言藝術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教師通過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建立 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語言
一、小學數學語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學的教學語言是無形的,它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做到通俗明白,形象生動,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喜聞樂見。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要實現這些要求,首先,要用形象化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一般地說,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為了揭示課題,教師先讓學生猜謎語:“兄弟三人來賽跑,個子有矮也有高,他們會走沒有腿,他們會說沒有嘴。會告訴我們在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上學去。”當同學們猜對后,教師很自然的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鐘面”。這樣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學生學習動機、興趣吸引到新知識的學習上來。再比如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大小月的規律,可以用順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
二、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要巧妙,激發求知欲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點燃的火把。要點燃學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獨具匠心,巧妙地運用導入語言,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首先利用實物投影給學生展示“美麗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麗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這些圖片的美,然后話鋒一轉,“你知道這些圖片為什么這么美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直覺產生的美感加上教師啟發式的語言導入,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然地產生了一種學習的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要注意批評語言的幽默化
批評的幽默化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醒他上課要認真聽講,真是一舉兩得。有時剛過完節假日,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堂紀律不好 .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達到婉轉批評,促其改正缺點的目的。例如,在有學生講話時,可說“今天同學們真安靜啊,看哪一小組保持得最久。”若發現有學生東張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若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則問他“你夢見吃漢堡了嗎?味道怎樣?”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師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學生又不會反感.可謂是兩全其美。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科學、深刻、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勵和鼓舞。教師要善于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方法訴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人腦、人心靈。才能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四、課堂教學中教師總結性語言要簡練、全面
總結性的語言要簡練又全面,它猶如一杯甘醇透香的濃茶,引導學生去思索和久久地回味;幽默而輕松的語言猶如課堂上徐徐吹過的三春的和風,為課堂增添了幾分神采,醒腦益智且提神。教師應熟練駕馭自己的教學語言,優化和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使之富有親和力,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受到熏陶、激勵和鼓舞;教師通過自己“藝術化”的語言在課堂上盡情揮灑,點石成金,教得輕松而自信,學生在課堂上引耳傾聽,學習、頓悟、提高,最終也能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