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時
摘 要: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的范圍以及行業領域也不斷的加大,特別是在高校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計算機網絡下的高校信息技術在課程上的應用更是讓教學更加的多樣化,所能給高校學生展示的教學內容也愈加的豐富多彩,而對于當前的高校學生來說本身就處于計算機網絡時代的人,對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以及認識更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而更新,其對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便會對傳統的課堂書本教學更加的熟悉以及感興趣,因此對于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對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還能促進與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等考究。本文主要概述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研究發現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在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建議對策,使得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對于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更高,而高效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及興趣也因此而增強進步。
關鍵詞:網絡環境 高校 信息技術課程 教學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加之國家對于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方向愈加重視,因此對于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分析研究,通過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比較,總結歸納出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對于教學有效性的意義以及其界限的區分理解,研究發現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建議對策,達到高效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實現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高校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以及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學習方法。
一、較傳統教學模式,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特點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普及效果,也符合當前對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具有的特點有:教學的環境更加獨立自由、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多彩以及教學的方式更加的多樣化。
1.網絡環境下教學的環境更加獨立自由
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相對于傳統的課堂學習會更加的獨立和自由,高校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獨立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時間以及學習的地點,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興趣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另外一個方面在網絡環境下可以通過多種的交流方式來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詢問,這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的學習,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上的交流避免了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環境,另一個方面是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點而不敢提問的發生,在網絡上的交流可以更加的輕松以及開放,使得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和學生與老師間擁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拉近彼此之間的學習,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相互提高,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感情的促進。網絡環境下的獨立與自由更能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得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提高。
2.網絡環境下教學的資源更加豐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教室課堂的學習資源主要依賴于手中的教學材料以及教師課程內容的講解,具有目的性較強的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局限性。網絡環境下教學上能夠學習到的內容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信息的不斷更新與補充,其資源特點在于方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因此高校教師可以整理出更多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更高效率與質量的教學。另一個方面是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能夠及時的為不同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而學生也可通過豐富的計算機網咯教學資源,選擇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輔助學習,提高學習的選擇能力與獨立能力。
3.教學的方式更加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的內容、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展示學習的成果以及提出學習的建議等,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的內容,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在教學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教學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表現有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構建教學交流平臺,不僅能夠實現自主學習,而且能夠為合作學習以及探索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個方面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工具以及學習方法,例如教學資源的及時傳輸、通過教學工具實現多方式教學以及教學內容的多媒體呈現方式等,大大改進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的生動豐富,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可不斷的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方向的選擇也更加的開闊,更能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二、高校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意義以及其界定區分理解
1. 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高校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有效性意義在于課程教與學的影響大小,一方面是教師在課程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在教學的內容上是否具有理論與現實的意義、教學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性以及教學的方法是否能夠在其他課程教學上得到效益的應用,另一個方面是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判斷學習高校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后的記憶情況和分數高低,而是要求學生在課程教學后,掌握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擁有終身受益的能力,比如知識的實際靈活應用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問題的處理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養的能力。
2.高校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界定區分理解
高校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界定區分主要是通過教師教學的活動客觀規律,通過最優的教學速度、效益以及效率督促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掌握以及運營的過程,另外教學的責任態度以及教學內容價值的體現等三個方面的目標,實現教學目的以及滿足社會以及個人的教育價值。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影響有效性的問題
1.教師教學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不管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還是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可或缺并且在這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因此對于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影響有效的因素中就包括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首先是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對課程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根據有關調查,在我國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還存在大部分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不了解甚至是更本不知道,而據北京學院以及教育部門的教育管理的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結果》所顯示,還存在多數的高校教師在信息技術上的應用能力低于學生的應用能力,其原因在于對于高校信息技術的系統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并且沒能夠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更新下而持續學習,對自身知識系統進行更新。另外在實際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中未得到現實中的操作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知識教學上的漏洞或者是教學內容不夠全面具體,另外一個方面是高校的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態度不夠重視,對于教學的內容敷衍了事,更談不上在信息技術上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上的結合講解。
2.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
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是學習思考能力、學習的應用能力以及學習的主動能力會影響網絡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雖然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對于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會產生一定的熱情與興趣,但是長時間的教學過程后,學生大多在網絡環境下各自的查找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學習,對于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選擇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學生利用網絡觀看與學習內容無關的內容或者是玩游戲,這都是導致課程教學有效性降低的影響因素。
3.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還是脫離不了傳統教學
在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式還是脫離不了傳統教學的模式,主要是在教學方式上沒有創新意識以及保留著傳統教學觀念,這無異于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內容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不了網絡環境下對高校信息技術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習到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在傳統課堂教材教學沒有多大的區別。
4.課程教學資源較少且效果較差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資源通常限制與學校對于網絡教學的設備投入以及教師的應用頻率,居于當前的網絡教學資源投入,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資源是相對較少的,而且由于學校投入的資金有限,做出來的網絡信息技術的教學課程不僅畫質不夠清晰而且在播放功能上也有局限性。
四、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建議對策
1.提高高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職業素養
提高高校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職業素養,首先要對教師進行重新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學習,并且通過考核模式了解教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直至過關才能投入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上。另一個方面是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主要是教學責任心以及教學態度上的更正,對學生教學應富有責任心和責任意識,全心全意將所學的知識內容、方法以及理念教授給學生,并抱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教導學生,將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
2.培養學生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能力
在網絡環境下,對于學生在高校信息技術課程上的學習,要以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去學習,首先是對在網絡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生進行網絡監控,對于不專心于信息技術知識內容學習的學生進行糾正,其次是在網絡教學下應提倡多方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最后是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能力,主要有知識實際靈活應用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問題的處理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養的能力。
3.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創新
轉變教學觀念主要的是能夠改掉一些不良的傳統教學模式,并且能夠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提高的同時對自身教學知識系統的學習與更新能力,并以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呈現于學生。
總結
綜上所述,學校應當加大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投入,包括對網絡設備的購買、網絡數據的收集與應用以及教學環境的布置,改善網絡環境,提高教學視屏的畫質以及采用多種播放模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曉如,諸峰,張再躍.網絡環境下高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探討[J].科技視界.2015.
[2]張菲菲.基于智慧教室的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提高及有效性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
[3]鄒曉偉,楊景萍 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有效性教學策略的構建[J].大學教育. 2014.
[4]李呈林.從多元智力視角反思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及其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