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教學案例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到《道德與法治》中,能夠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應用一些比較貼近現實的手法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能夠懂得明辨是非。
關鍵詞:案例教學 道德與法治 應用
案例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與實踐相關的案例,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課程中的內容,并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上的互動活躍性,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想結合,能夠提高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真正理解到課程的內涵,從而幫助初中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同時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關于案例教學中案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的原則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初中課程,主要是為培養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能夠養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通過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理解該門課程的內涵。在教授該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合適的案例,來提高教學效果。這其中就涉及到教師如何去選擇合適的案例,關于案例的選擇,可以采用如下幾個原則:
1.能夠體現正確的價值導向?!兜赖屡c法治》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此,在應用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選取合適的教學案例,案例必須具備明確的是非立場觀點,同時需要包含合適的道德立場,能夠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讓學生明白正確的是非觀?!兜赖屡c法治》該門課程時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法制觀,通過選用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案例,能夠讓學生明白是非,能夠通過案例向學生呈現什么行為是對的,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錯的,是不能夠去觸碰的,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是與非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2.案例要堅持貼近生活現實?!兜赖屡c法治》課程所涉及到的都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都需要緊扣生活。對此,關于該門課程,采用案例教學中,同樣也對于案例教學中所引用的案例也需要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教學案例必須是源于生活并實際反映現實生活。來源于生活的案例能夠讓學生從書本上了解到實際生活,而不是僅僅只知道書本理論知識。貼近生活的事件,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現實生活,讓學生更加了解實際生活的現實。
3.案例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案例教學中,所選取的案例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更新,必須是能夠反映當下的實際生活的案例。關于道德與法治,是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出現變化,對此,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趨勢來進行案例的更新。教師在選取案例中,通過選取一些最新的熱點案件,讓學生能夠了解時代的道德和法治的發展。
二、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功能
1.導思導學的功能。案例教學法,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對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案例教學發通過選取合適的案例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法治觀點,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師能夠通過案例法來帶動學生在案例中學到知識,明白法治中的是與非。案例法能夠起到一種導學到思的功能,能夠帶動學生在案件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讓初中學生明白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
2.激發體驗的功能。案例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案例,來領會案例與寓意。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案件,自己去領悟,從而讓學生自己通過案件去明白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的,通過案例法,讓學生在案件中去體驗。
三、案例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方法
在精心挑選合適的案例之后,就需要教師通過采用合適的方法來進行案例的教學。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講案例在課程課堂上加以應用。關于如何應用,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步驟進行。
(一)優化師資隊伍
首先,關于案例教學,需要配備一些比較專業的教師隊伍,需要教師即具備法律相關知識背景,同時也需要教師具備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方面的背景。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比較重要,對此對他們的要求也比較高,教師自身的理論素質、政治修養、道德品質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會對案例的分析產生影響,只有配備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對案例進行剖析講解,讓學生能夠理解和認同。對此,培養一支道德品質高尚、理想信念堅定,具有睿智的觀察力和洞察力、明智的分析力和判斷力的師資隊伍,是保證案例教學實施的關鍵。因此,學校應對培養專門的優質師資隊伍,從而能夠更好地上這門課程,讓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明辨是非的正直的人。
(二)選擇典型的案例
案例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案例的選取,前面已經談及關于案例選取的幾項原則,對此,教學在課堂講課過程中,需要從這些符合要求的案例中選取最為典型的案例,通過該案例來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識。教師在授課前,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對案件進行篩選,從而使得課程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去思考
教師在為學生授課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思考得出來的知識能夠更加印象深刻。我們都知道,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看是否能夠被學生所靈活應用,而不是看到底給學生講解了多少,知識只有通過應用才能被學生掌握。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案例進行闡述,讓學生自己對案件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給學生以提示,引導學生去思考,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從而達到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采用引導學生去思考,采用啟發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案件背后所要表達的含義,讓學生在案例所提供的特定的、真實的情境之下,通過教師提問、平等對話等方式來帶動學生思考,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自己主動思考,成為課堂上的主要角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思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明辨能力,同時也能掌握知識,讓學生在探究和思考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道德辨別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引入能夠有助于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同時也需要注意關于案例選取的原則,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法,從而能夠更好地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夠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實現其應有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