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香
(涵江區三江口鯨山小學 福建 莆田 351111)
摘 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在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少先隊活動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與各學科整合,親近生活,關注弱勢學生群體等渠道來加強少先隊德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活動建設;校園文化;學科整合;親近生活;關注弱勢學生
教育的使命在于,努力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為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個體組成的現代化和諧社會奠基。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新課標指出:新型公民素質發展的核心在于“品德”,那么,在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加強學校少先隊德育工作呢?
一、加強少先隊活動建設,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
活動是少先隊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廣闊課堂。少先隊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有著嚴格的組織形式和規范的活動程序。通過少先隊組織可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且讓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它是少先隊德育教育的有效載體。小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愿意在活動中顯示自己的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寓少先隊德育于活動之中,這是對教學中德育的重要補充,也是少先隊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少先隊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圍繞一個中心內容(或主題)所開展的主題隊會,根據實際情況當場選定主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由隊員自己設計,自己組織召開和總結的“即興式”隊會。又如利用隊室、光榮簿、隊報、知識角、小畫廊、服務角、科技角、衛生角等少先隊陣地活動所開展的活動。少先隊活動越是豐富精彩,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就越大,隊活動就越有意義,它就越能團結教育廣大少年兒童。通過生動活潑的活動,發展每個人不同的個性,發現每個人尤其是后進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喚起上進的信心和勇氣,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優良育人環境
人的成長離不開一定的環境,不同的環境對人的成長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主要的生活環境是家庭和學校,學校又是他們主要的學習環境。所以,良好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學校環境有著無窮的魅力,都在無形地教育、引導且影響著學生,有的甚至會成為學生終生的記憶。如醒目的校風、教風、學風、公共用語、“名人名言”掛圖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等,使每一堵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以提醒學生從小要樹立崇高理想,規范學生的言行。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確實可以振奮人的精神,激勵人的意志,調節人的心理,規范人的行為,發揮著一般制度和管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注重各學科整合,拓寬育人渠道
活動講究的是一種氣氛,有了適宜的氣氛,隊員們便會情緒高漲,此時,活動便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以往的少先隊活動往往是孤立的,由于少先隊活動沒有統一的教材可依循,輔導員教師常常要絞盡腦汁地想題材,定方案,還要考慮到教育的方針政策,估計活動能帶來的教育效應。而學科教材都是由教育專家根據新課標編定的,遵循著學生的學習與認知的規律。少先隊活動與學科一整合,便有了明確的導向性,開展活動更有針對性。而這正為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契機。
正如許多的思品實踐活動,它是與少先隊活動都有著相融的空間,它們并不孤立。以《我愛我家》為例。“我的一家”是在家庭生活的甜蜜回憶中感悟家的溫暖;“我是家中小成員”是在勞動中體會小主人的成就感;“在爸爸媽媽的關心下成長”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家、愛父母;“過家家”是在游戲活動中感受愛,體驗愛,表達愛。
四、親近生活,在生活中育人
新課程中重要理念之一是學科知識生活化。其實,我們少先隊活動的設計上也應該遵循這一理念。美國的教育學家杜威曾經提出:“兒童將來要參與社會生活,現在就該投入社會生活。教育不應只是生活的準備,教育本來就應是生活,是學生的一種生存方式。”教育源于生活,因此,少先隊教育理應與學生的生活連接,把教育過程還原為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過程,“用生活來教育,給生活以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這一教育方法使少先隊教育貼近學生生活,使少先隊組織真正成為充滿溫情與幸福的“家”,成為學生學習、勞動、生活的“美好家園”。
在“三八”婦女節時,為了使活動深入化,給班內隊員布置了一個不尋常的作業:晚上回家,為奔波忙碌了一天的母親做一件事,同時把為母親對你的做法的反應寫下來。活動的反饋效果極好。讓孩子們,在親自體驗中感悟“愛”,在感悟中不斷成長。通過這種形式,隊員們獲得的體驗是深刻的、具體的,也是實用的。
五、關注弱勢學生群體,促進其健康發展
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于無水之地。” 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德育中尤其要在孩子的心里播撒愛的種子,讓愛心澆開幸福之花。兒童的思想是單純的、幼稚的,由于認識能力和識別水平不高,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偏離健康成長的軌道。面對新形勢下留守兒童、外來工子女增多等情況,我們要樹立“為了一切學生”的指導思想。每學期針對學生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摸清孩子的心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其成長進步,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性,發揮他們自我教育的潛能。同時積極開展了教師愛心大行動,讓教師放下架子幫助后進生,把學生當成自已的親人、朋友來看待,設法融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推心置腹,誠懇相待,關注他們的一切,力求改進其落后面貌,使每位小學生都能獲得健康快樂的成長。
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新的形勢給學校少先隊德育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從實際出發,積極改進工作方法,為培養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