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摘 要:在職業教育改革進入反思、整盤之際,職業院校進入轉型發展時期,為切實推動對職業院校教研創新,需要嘗試尋求“以校為本”、高效率、效益性強、貼近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教學研究,本文從研究的前提、背景、意義入手,簡要闡述了職教有效教研的策略,并對本課題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做了介紹,指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有效教研;模式研究;實踐探索;職業院校;教育教學
教研,即“教學研究”(Teaching Research)的簡稱。作為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的中介,教學研究是提高教育整體質量的關鍵,尤其是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肩負著技術層面上的不斷革新作用。日常教學研究的開展均是以活動的形式來體現的,即俗稱的“教研活動”,它依附于常規的教育教學實踐,以研究成果及結論來指導教學、服務教師、實現教育的目的。
目前,廣大職業院校正處在由“量”到“質”、由“外延擴展”到“內涵提升”的轉型發展關鍵時期,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等現實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而針對此類問題的研究是各職業院校、各級教研機構的重要工作。于是,如何開創教學研究新模式,以提升教研在教學技改、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發展、促進院?!皟群卑l展成了當下教研工作的使命。
然而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教研工作的開展一直存在著諸多影響因素,如: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多、課程多、專業教研力量薄弱等;各種因素的積累直接造成職業教研工作方式陳舊、活動形式簡單機械、效率低等癥狀。針對如何改觀職業院校教研這種“疲軟”現狀,業內也有許多專家開展過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策略,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對改觀職教教研現狀具有指導意義。
當下適逢職業教育改革進入反思、整盤之際,職業院校進入轉型發展時期,為切實推動對職教教研創新研究,我們尋求“以校為本”、高效率、效益性強、貼近職教實踐的有效性教學研究,即有效教研模式研究。
一、開展職業院校教研有效性研究的前提
(一)何謂有效教研。有效教研,所謂“有效”是指效率高、效益好、有效果;有效教研首先應滿足可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呈現的問題,“開展一次教研解決一個問題”;其次有效教研“低門檻”,實現全員參與教研過程;再者,有效教研的工作重心下移,緊貼教育教學實踐。
(二)實現職業院校教研有效性研究的條件及意義
1.條件。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著院校對教師、教學、教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推進管理上臺階,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過程中,大量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呈井噴式涌現,如大到“高精尖,一體化”師資建設、大規模業務技能培訓、新型課程研發,小到實用性教學管理手段、現代化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監控等均急需應對策略;老的問題依然存在,新的問題又已產生,這些均急需一種可操性強又具有實效性的新型教研模式建立。而有效教研直指問題目標,可切實改觀諸多實際問題現狀,意義深遠。
近年來,職業院校對教研工作的愈加重視、專業教研隊伍的不斷擴大、教研新形式的不斷嘗試等皆給有效教研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技術保障和基礎。
同期針對職教不斷理念更新促使職業院校出現辦學理念、師資建設、教育教學方式等出現改變或重置的現狀,相對其他改變提升方式,教研具有投入小、見效快的特點,既滿足院校改革需求,又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構建新型教學研究模式的必要性尤為凸出。
2.意義。職業院校改革辦學需要教研創新研究?,F代職業教育倡導的理念嚴重沖擊傳統職教辦學體制,如何更好地辦好職業院校,使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已成為廣大職教工作者研究的當務之急。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職教改革帶來的沖擊也算是擴大了教研的空間,在帶來諸多新問題的同時,也給更多“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提供了啟示。因此,有效教研作為一種創新,在推動院校改制辦學,促進職教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巨大作用。
順應職業院校教研發展大趨勢。目前職教教研的特色并不鮮明,仍然帶有濃厚的普教痕跡,相對職業能力培養范疇來說,研究范圍過于狹隘或缺乏主題,對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性問題的研究嚴重缺乏針對性;開展形式易與常規教學管理工作混淆,如把常規教學檢查作為教研活動進行記錄等;另外,教師參與度低也是常見現象,教研成了個別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的資歷積累過程,為需要而教研,嚴重挫傷了參與積極性,礙師資整體質量的提高。伴隨職教新理念推廣及職業院校改革大趨勢,其教研將更加貼近院校發展實際,而有效教研順應此類趨勢,能實現需求,助推職教教研創新發展。
二、職業院校有效教研模式研究策略
(一)更新職教教研觀念。任何事物的發展進步,都是先從觀念的改變更新開始的。職業院校教研工作“疲軟”,有其客觀的原因。教研成果成效慢,短期內價值得不到直觀體現,導致教研工作不被理解、不受重視,這是外因;而教研觀念陳舊是內因,也是影響職業院校教研發展的最大主因。陳舊的“教學研究僅是為保障院校辦學體制完善不得不存在的一部分”觀念,導致職業院校教研機構或教研工作行為方式出現偏差,那就是“應付”。失去了教研最原始的作用——“服務教學、輔助教師專業成長”。
轉變觀念才是職教教研重新煥發活力的基礎。要立足于職業教育教學實踐;架設教研工作開展平臺;開創實效性研究;出發于教學,又服務于教學;起始于教師關注的焦點,又反哺于教師成長發展。新觀念就會創造新局面,給職業院校教研增添新動力
(二)優化教研結構流程。梳理職業院校老的教研工作流程會發現,常規教研工作的開展頗有“政治”的意味。如在有的職業院校,一項教研專題要開展,先報教研組,組長簽字認可,再由教研組提交所屬部門審核,部門審核完了再報院教研機構或教研工作負責人,最后再由院校批準。類似情況同樣存在于教研成果的評審過程中,這些現象在目前的職業院校較為常見,即所謂的“三級或四級審批”,嚴重阻礙教研工作的開展,打擊教師積極性。
老舊的教研工作結構流程已不適用于快速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應精簡流程,扁平化工作程序,提倡“簡政”。明確責任歸口,優化教研工作開展的流程,提高教研的效率。這也正是有效教研效率高的表現之一。
(三)培養專業教研人才。高質量的工作標準、管理標準需要合適的“人”來實現,服務于人,著眼于人的發展,是有效教研的又一特點。專業的教研人才是職業院校目前欠缺的,教研力量薄弱是最大癥狀之一。院校應建立教研人才培養機制,在師資培訓中向教研方式方法內容傾斜或開展專場培訓,選拔優秀教研人才;培養教研人才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培養優秀的教研組長,這是有效教研實現的關鍵,教研組長將起到正確的引領和導航作用,并能提供必要的幫助。
(四)降低教研參與門檻。有效教研強調教師的參與程度,這是實現有效教研效益和效果的最大保障。拓寬教研專題的研究范圍,需要廣大教師的廣泛參與,即全員參與。而全員參與又強調對研究過程的參與,可謂全程參與。充分利用院校架設的平臺,多角度促使參與教研,一方面保障了資源合理分配,如同樣問題或類似專題可能在不同課程或教研組存在,全員參與就可避免無謂的浪費;另一方面,全程參與使一些潛在的或無需花費專題研究精力的問題,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就已得到解決。全員參與也可使所有人都在同一階段內技能提升,縮減了成果推廣的過程,擴大了教研的效益。
(五)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開放性是有效教研的另一特點,主要體現在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方面。職業院校教研依據不同職業培養課程或專題,倡導多元化教研形式,不統一安排研究課題,充分尊重基層教研組研究方向,院校教研機構僅開展督導作用。重心下移另一方面還體現在貼近教育教學實踐,以解決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教研工作重心。
除此之外,建立合理激勵機制對有效教研優秀得成果給予評審認可,對推進有效教研模式開展具重大作用,又可促進其他新型教研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前景及存在的問題
有效教研作為強調有效性的一種教研模式,因更貼近院校教育教學實踐,能真正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正受到廣大職業院校的關注,并相繼開始開展教研有效性的研究;而如何使相關研究更具時代化、更加信息化將是眾多研究聚焦的方向。當然,在職業院校開展有效教研,將嚴重沖擊現有教研工作制度,諸多問題將逐一呈現,如何解決新舊教研模式的過渡,是當前推行有效教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四、結語
隨著國家《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的編制下發,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其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仍是院校改革的重點,如何保障從“量”到“質”的轉變由“虛”到“實”,創新教學研究正是這一關鍵的突破口之一。而有效教研模式適應當前職教教研的實際情況,也符合廣大職業院校“以研興?!钡霓k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趙才欣.有效教研——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導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2]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楊寒凝.對有效教研的認識與實踐[J].現代教學,2010(5):30-31.
[4]張建國.關于職業教育教研創新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