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明
(隴西縣云田小學 甘肅 定西 748101)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內容整體比較簡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遇到了多種不同的教學困擾。究其原因,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促使了課堂教學的低效現象。因此,數學教師堅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穎而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作出大膽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對學生潛能和智力系統開發的重要階段。數學中的學習內容更注重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找尋解決問題辦法的能力,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建立和科學素養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益處。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豐富,數學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在遇到同樣問題時,利用自己的創造力對同一問題在不同角度上進行詮釋,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上得到開發,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將數學學習不再看做一種學習任務。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致使課堂變得低效,課堂教學失去了生機與活力。為此我們必須要大膽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課堂高效起來,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的大小直接決定他們的學習動力的大小,其次影響的就是老師的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強,身為他們的數學老師,要懂得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精力,首先要結合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小學生說明數學的重要性,充分使用理論知識和文學知識向他們闡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向他們解釋速度,面積,體積等等問題的解決和數學密不可分的關系,讓學生自己深切感受到數學學習是必須的。同時數學學習也是非常有趣的。而習慣是一種非常頑強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無法在特定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古今中外有所建樹的人,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對老師的崇拜是最大的,老師也能及時發現他們的一些不好的習慣,數學老師可以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幫助他們不斷地改正,養成認真思考、專心致志的習慣,為保證課堂高質量地運行提供保障。
二、巧設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后,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見解,這也是課堂高效的一種重要手段。
三、適應學生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
時代不斷發展,學生獲取的信息不同,形成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都有較大差異,在學習上強調“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則顯得更加重要。不同的學生接受方式不同,有的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喜歡老師多表揚他,這種學生就要多以贊美、鼓勵的方式對他,及時看到他們取得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這樣對他們的學習信念的建立很有幫助。讓不同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和方法,才能給予他們堅持學習、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課堂教學時,強調思考新思路和積極參與課堂的重要性,當遇到學生答案不一致時,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答案,才能讓學生不害怕學習中的困難,更有自信和勇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學習思路。誰都可能是一個諾貝爾獎的得主,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小學生這時候自由的天性特點還是很突出的,老師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要多留意學生的閃光點,加強和家長的溝通,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特長,即使是數學課堂,也能在其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特之處,自由地發展自己的特長,“寸有所長”老師要鼓勵學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考試分數不是判斷學生的唯一標準,要為更多隱藏著的潛能開辟可能性空間。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基本職責,同時也是他們的職業職能的要求。教師要以滿足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要求為標尺,不斷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但是真正想要將課堂交給學生,需要教師徹底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思維的升級,這樣才會產生高效的課堂。教師要允許學生參與課堂建設、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建設中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才會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