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小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去使用工具,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這個工具去掌握知識的。”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這個工具就是教給兒童學習的方法,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對于激發兒童的主體意識、增強兒童的學習能力和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趕上時代的步伐。而自學能力是不能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才能形成的。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自學優勢,增強其自學意識,加強對其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要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情景創設激發學生興趣。可以說興趣能使整個認識活動積極化。在興趣的影響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感知事物,對事物的觀察就變得比較敏銳,邏輯記憶加強,想象力豐富,情緒高漲,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總之,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在較長的時間內進行得比較積極主動,并富有成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去努力創設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發現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內涵,探索美的真諦的興趣。要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否則就不可能提高學習質量。只有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探索問題。
二、要培養學生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自主性不是很強,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用信任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嘗試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他們自己去體會課文,感悟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充分討論交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
正確的自學方法是培養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基礎。其最大的特點是學習需要教師“安排”,屬于典型的“任務驅動型”。因此,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首先,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師不僅要備好預習課,而且要具體指導好學生如何做預習;其次,訓練學生掌握自學步驟。對于課文的自學可以采用“四步閱讀法”進行: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方面讀通讀順,畫出生字生詞;另一方面弄清記敘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讀課文,復述大意。理解課文的組織方式,了解各個段落間的關系。第三步,品讀深入,重點領悟。找出課文的重點部分反復品讀,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第四步,設問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開在閱讀過程中的產生的疑問,進一步了解思想主旨。這是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總分總式的閱讀模式,它教會學生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地閱讀和理解課文,不僅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會對其學習方式的轉變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養成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只有熟練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一)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順利學習課文、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因此,每教學一篇課文之前,我總是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去查閱有關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讓學生先和文本作者對話,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引路,學生逐漸養成了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學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
口語交際課是我們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節。上口語交際課時,學生往往不敢開口說話,更不要說“交際”了。為了引導學生開口說話,我只好自己先“下水”,把我的讀書收獲在班上交流,然后讓學生學著我的樣子說說自己的讀書收獲。有了我做的“引子”和學生“說收獲”的“前奏”,學生開始躍躍欲試,樂于開口說話。口語交際課上起來就有滋有味。話說通說順說好了,習作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語文學習中,好詞佳句,精彩對話,精華段落……這些都是孩子應該汲取的營養,我鼓勵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詞句段,經常動筆寫自己讀書的感受、體會等,豐富積累,不斷提高。久而久之,他們能自覺地完成閱讀和摘抄任務,逐漸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同時,隨著閱讀量的增多,學生的積累越來越豐富,知識面越來越廣,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習作能力也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培養學生自主作業的習慣
新“課標”呼喚學習者主體性的張揚,讓學生自主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在作業布置方面,除了讓學生完成基本作業外,重視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附加作業,再自己完成并和同學交流。這樣的自主作業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