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華
摘 要:“自主批閱”式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分小組自批自閱為主要操作方式的一種作文教學模式,它以培養學生的寫作基本功、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鑒賞評價能力、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團體協作能力為目的,以最終達成高考作文“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之能力要求為落腳點,使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批閱和評價中掌握寫作要領、激活寫作靈感、激發寫作興趣、提升寫作技能。
關鍵詞:分組;作文評閱;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師生角色
一、“自主評閱”式作文教學模式教學程序
“自主批閱”作文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經過小組內批閱、小組間探究、全班共同交流,確認目標定向,進行深入的探究活動。在該模式教學中,教師的“導引點撥”與學生的“交流探究”在教學結構上呈多線互動狀態,主要有四個環節:
(一)分組批閱,組內交流
批閱小組按寫作能力的好、中、差三個層級搭配組建,每組四位同學、四篇作文,輪換作業,每篇至少下四條批語,旁批、眉批越細越好。組員的第一輪批閱,必須對書寫、標點、錯別字、語病做出批注或給予修改;第二輪開始,可從立意、行文思路、布局謀篇、語言特色、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描寫手段等七大板塊十幾個方面選擇性評價。評價者在評語之后簽名以便作者對口交流。
(二)組內推薦,組際交流
批閱結束之后,組內交流評價結果,挑選優、缺點較突出者,隨意指定一個記錄員,整理交流意見,進入組際交流環節。組際交流以相鄰的三到四個小組為一個大單元,核準推選典例,確定中心發言人,以備全班交流。
(三)推選典例,班級交流
該環節要占用一個半課時,由中心發言人、外組同學、作者等就本案例的優劣得失、修改策略各方面展開多線交叉式分析、質疑、探究、解答,最終誘發個性化見解或達成共識。
(四)教師點評,學生積累
教師點評重在引領和疏導,以期激活學生寫作的多向發散思維,切忌一錘定音式結論。
二、“自主評閱”式作文教學模式下的師生角色
(一)教師的角色
1.教師由灌輸者成為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批閱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下批語和學生看批語,將讓位于“師生互批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師從作文批語的定論者轉化為學生自主互動的引導者。新課改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引導者以及各種能力和富有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新教材模塊中提供了許多需要學生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發揮其功能的內容,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根據每個小組的特點,指導他們如何更好地操作,指導他們怎么樣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進行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3.教師由過程的評價者成為評價的組織者。新課程下“自主批閱”模式要求教師由評價者轉化為學生自主批閱、自主評價的促進者。教師應該把全班學生的集體評價、小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同時,也應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采用靈活的導引方法。
(二)學生的角色
1.學生是批閱、評價的主人。自主評閱培養和強化學生交流探究的自主意識,營造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最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獨立性,發揮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表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是課堂的構建者。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可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
3.學生是合作者。在作文教學中,許多問題并不是個體可以自動解決的,為了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就需要多項合作和交流。合作的過程是個體對獨立學習的再認識、再提高,是對獨立學習成果的反思、融化、應用。
4.學生是實踐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必然是學習的實踐者。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則應是學習的實踐者和體驗者。
三、對本模式及效果的評價
(一)更重視過程
學生參與研究的過程,諸如批閱方式、批語設置、典例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
(二)更具有靈活性
該教學模式更強調靈活運用。正因為強調過程體驗,強調應用,所以評價是彈性而靈活的,能更多地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三)有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四)有利于實現作文乃至語文教學的民主化、科學化和個性化
(五)有利于實現作文教學的五個轉變
本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主動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強調學習者要逐漸形成穩定、積極、進取的學習心態,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和傳統的作文教學比較,我們認為,“自主評閱”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作文教學的“五個轉變”,即:由接受式向研究性轉變,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由情緒化向情感化轉變,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由個體化向合作化轉變。作文評閱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寫作興趣,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