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一
【摘 要】隨著國家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不斷加強,美術類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國家對美術行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新課程實施以來,藝術教育在高中學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積極的展現學生們的個性,美化校園的同時形成亮麗的風景線。藝術教育是一個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較和進一步認識自身文化的機會,使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成果得到進一步的發揚與推廣,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推進普通高中藝術學科新課改,提高普通高中藝術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特色;新課標;藝術特長生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綱要又提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課程方案,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文理等各門課程的學習。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
隨著國家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不斷加強,美術類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從傳統的廣告行業、環境藝術行業、服裝行業、美術教育行業、圖文編輯及純藝術行業等等到新興的動畫游戲行業均表現出旺盛的活力。國家對經濟增長的要求,導致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這種發展也使美術類人才就業前景光明。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藝術教育有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而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藝術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無法替代的。”新課程實施以來,藝術教育在高中學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展。普通高中開設美術鑒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中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增強綜合素質的目的。 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既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能力,也能積極的展現學生們的個性,美化校園的同時形成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絕大部分的普通高中都設置了美術藝術班,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中美術藝術班的特色教育,不但要體現出應有的整體性和基礎性,還要彰顯現實性、時代性及超前性,同時要關注學生們的個性差異,發掘個性差異。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不好數理化,弄不明白句型語法,但擁有較強的藝術領悟力和表現力的學生大有人在,美術藝術生高考錄取的優惠機制為這些文化課成績一般,但是在美術修養方面表現突出的高中生開辟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讓這些熱愛藝術的學生不被文化課成績擋在大學校門之外,使更多的學生有深造求學的希望,也給社會留住了更多的美術方面的人才。
藝術教育是一個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較和進一步認識自身文化的機會。通過藝術教育,使全社會認識和尊重人自身所具有的物質和精神價值,促進個人的覺醒。在今天,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是豐富人的精神內涵和人格魅力,促進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動力。美育不僅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學校藝術課程的教學是藝術教育的重要陣地和主渠道。它對培養學生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的藝術教育絕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更多的是傳承、體驗和認識藝術的內涵。
根據高中學校的實際,克服一些實際困難,積極開發利用好當地資源進行藝術教育。一是環境、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年級與年級之間,校與校之間應推進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廣泛利用社會、學校、家庭環境及人力資源等一切文化藝術資源。二是藝術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藝術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有密切的聯系,結合藝術學科教材,可以開展一些綜合性的藝術活動。另外,應結合學校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一些校本藝術教材,如開發利用陶藝、編藝等藝術資源。并創造一些簡易的藝術教具、學具。這都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性解決問題和發揮其藝術潛能的機會。
人能夠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和美化自身,人的審美過程即是一種自身教育,它能實現人的自我塑造。促進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為學校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提供了實踐經驗。更為科學第協調安排好藝術特長生的文化、專業課程,更好地培養藝術特長生。使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育成果得到進一步的發揚與推廣,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推進普通高中藝術學科新課改,提高普通高中藝術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造就一批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勇于改革創新的藝術骨干教師隊伍,促進普通高中藝術特色教育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易存國.中國審美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尹少淳.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