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蘭
【摘 要】本文通過敘述轉變一個后進生的教育工作經過,指出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包容心、賞識心,要恩威并施,只有這樣才能管理好學生,更好地轉變后進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 教育工作 引路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64-02
“開學第一天我到學校看了看,發現原班級里沒有我的名字,我就準備去打工了。后來同學告訴我,說我的名字在高 1102 班,于是我又有了讀書的念頭。我來報名時你問都沒問就讓我注了冊,我就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老師,是你改變了我。”她在周記中這樣寫道。
日子久了,她的毛病又犯了,比如上課玩手機,看言情小說,自習課說話、睡覺,等等,筆者從來沒有正面批評她,只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去教育她,比如電話、短信、字條什么的。一次,筆者在自習課上收了她的手機,過了一個星期后不知道她從哪里又弄來個舊手機,在晚上睡覺時拿出來玩,筆者又再次收了她的手機。第二天,筆者在她交來的作業本里夾上一張字條:信不信我不理你!這張略帶威脅的字條讓她很緊張,她馬上找到我哭著說:“老師,你一定要相信我,以后你看我的表現好了。”還有一次,筆者得知她在自習課說話,就讓班長先找她談。晚上下自修后筆者打電話到宿舍問她:“這段時間自習課你有沒有偷懶?”她很聰明,直接說:“老師,我今天自習課講話了,班長已經找過我了,我錯了,我一定會改的。”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表現得很好。吳國麗說她現在才真正是個人,以前像鬼像妖。
一個學期過去了,她有了較大的轉變,同學們也發現她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壞。相反,她的優點還蠻多的,比如,運動會她跑前跑后忙個不停,出墻報她是主力。更想不到的是,在母親節那天,也正好是星期天,她冒著雨上街買了一束康乃馨偷偷送給筆者,筆者查了半天才知道是她送的。5 月份學校舉辦“夏之韻”文藝晚會,她精彩的表演讓在場的師生掉下了眼淚。看著她一點一點的變化,筆者真的很高興。
筆者這篇文章為什么先從這個女生談起呢,因為窺一斑而見全豹,教育她一個人的過程,也可以看到筆者當班主任教育學生的過程。我們當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違紀了,厭學了,有矛盾了,鬧情緒了,等等,都需要我們班主任想方設法去教育他們。于是筆者把多年當班主任的經驗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要有愛心
班主任是學生的管理者、指導者和引路人,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靈魂和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堅與骨干力量。因此,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班主任必須以一顆博大的愛心去教育、去感染、去鼓勵學生。那種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甚至打罵、體罰學生,都是對學生缺乏愛心的表現,是絕對做不好班主任工作的,也是絕對管理不好班級的。班主任對學生充滿愛心,就是要求班主任懂得尊重學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當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是循循善誘,做他們的朋友。班主任的愛心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給他們自尊、自信、自強的力量,促使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總之,愛,其實很簡單,它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感天動地,一句溫暖的話,一個微笑,一只牽著他的手的手……就夠了。
二、要有耐心
我們這些普通中學的學生,有的身上的毛病還是比較多的,筆者從來沒有指望他們一天兩天或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徹底改掉所有的毛病。對待有問題的學生筆者有足夠的耐心,經常反復地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關注他們的成長。筆者常想,也許現在他們不理解,但過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他們長大了,我們的耐心教育肯定會在他們身上湊效的。那個五年前曾經罵“五中的老師是臭狗屎”的“牛魔王”覃某,上個月以師傅的身份到我們學校來幫修理電腦,在閑聊中他一直很自責,說他過去很幼稚很傻。真沒想到,僅五年的時間他就有了這么大的變化,象變了個人似的。
有耐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保證,特別是做轉變后進生的工作。在轉變后進生的過程中,我們絕對不能操之過急,不可能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允許反復,并在反復中耐心地進行誘導教育,做到寬嚴相濟,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切忌對后進生揭老底、算舊賬,全盤否定他們已有的進步。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切實的效果。
三、要有細心
筆者有寫班主任工作日記的習慣,平時會把班級的情況和幾十名學生的點點滴滴的變化記錄下來,哪位學生進步了,哪位學生退步了,哪位學生思想出現反復了,哪位學生因一些小事與同學鬧不團結了,等等,筆者把這些情況一一寫在工作日記本上。這樣做,以利于自己有針對性地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有時候,筆者會有意地把工作日記本“丟”在講臺上,等筆者轉身離開教室,學生便會蜂擁而上,爭搶著互相傳閱這個日記本。當他們看到在班主任的筆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學生時,便會有很深的感觸,過后也會時常提醒自己,努力爭當一個好學生。這樣做,也能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其實,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實施者、引導者,肩負著幾十名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任。其工作特點就要求每一個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地工作,絕對不能有絲毫的粗心、松懈、怠慢。因此,細致地管理班級的每一項工作,細心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情緒、身體、表現,多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多分析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因材施教。
四、要有包容心
所謂包容,絕不是包庇、縱容,而應該是拿得起,放得下,收得攏,放得開。班主任應該以博大的心胸去管理班級,面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對自己的某些做法“不敬”而遠離他們,也不能因為后進生“拖后腿”或“屢教不改”而拋棄他們。相反,在學生中間,班主任應以朋友的身份出現,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坦誠相待,讓學生感到與老師之間沒有距離,從而敞開心扉,接納你、相信你、尊敬你。只要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感化他們,去尊重他們,去呵護他們,才能讓他們看到希望。其實給學生一點希望,也是給我們自己一點希望。
五、要有賞識之心
人最希望得到賞識,受到重視,十多歲的學生更是這樣。筆者在一本叫做《愛的教育》的書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所以,筆者從來不吝嗇說這樣賞識的話,“你太棒了!”“你越來越美麗了!”“你越來越厲害了!”“你真牛啊!”“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有錯,班主任該批評,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尖刻地指責、數落,粗暴的訓斥、挖苦,往往會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采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學生樂于接受的批評方式,則效果會更好。因此,慎用批評,對學生取得的些小進步,班主任要用欣賞的眼光、贊美的語言去教育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在心中生發出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就會拉近與班主任的距離,就會端正思想態度、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六、要恩威并施
筆者是個隨意性很大的人,也很少發火、罵人,在學生面前沒有架子,因此,學生有時候也會鉆點空子。于是筆者跟他們說,老虎不發威別以為是病貓……不兇則已,一兇驚人。比如,前面說的筆者給那位女同學的那張字條:“信不信我不理你。”就是一種威,她當然怕。有一次筆者聽到她和某同學聊天說:“老陳好是好,但有時候你做得不好的話她很惡的,我怕死她了。”其實,管理班級,教育學生,恩威并施的方法是必須的。只有這樣,班級才能正氣昂揚,班風優良,學風濃厚。
總的來說,班主任工作是一個一分鐘一分鐘、一小時一小時、一天又一天的耐心的掌握細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苦,更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