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英語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和陳還存在的差距,特別是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筆者從事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十幾年,雖然農村英語教學形勢不斷改善,教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近幾年發現每一屆的學困生人數都成增長趨勢,并且年級越高,數量越多,這嚴重影響了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什么在當前形勢下,仍然有數量眾多的學困生呢?筆者做了一些調查研究,有如下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我們這里地處長江三角洲的一個小鄉鎮,這幾年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滿足在當地勞動,而是奔向大城市打工,這樣就使得很多家庭只有孩子和老人,從而出現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家庭教育的主體變成了爺爺奶奶。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加上年齡大了,精力有限,不管是在體力上還是智力上都難以有效承擔起對孫輩的家庭教育,在學習上就更加無能為力。
這些學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進城務工雖然沒有改變他們的農民身份,但改變了他們的職業和生活方式。某種程度上說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因此很多人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變化。認為打工也是一條不錯的致富道路,辛辛苦苦讀書,到頭來還是要打工還不如早打工早掙錢。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沒有任何的要求,基本上處于放任的狀態。這部分留守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有厭學情緒,且成績起伏較大。因為缺失必要的父愛或母愛,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流。加上本身見識少、知識面窄,導致交際能力、理解力、接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等比較差,阻礙其英語學習的效率。
二、學生自身問題
農村中學學生受家庭環境和生活在農村社會環境的制約,他們不知道英語的重要性,他們不知道英語已滲透到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覺得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考試。多數的農村學生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或沒有學好英語,這部分學生進入初中以來,對于學習英語知識普遍缺乏興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別對于詞匯的記憶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學困生遇到較難單元就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的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喪失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弱,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成績差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也慢慢淪為學困生。
三、教師問題
當前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相對落后,教學觀念傳統滯后,文化視野不開闊。不能領會新課程理念,不重視教改。部分教師不能正確理解新教材,對現行英語牛津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學方法不當,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事實上英語作為語言,應該在寬松歡樂的氛圍中通過對話、交流來學習。但由于應試的需要,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有意識記,過分重視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講解和背誦,忽視鼓勵學生,使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加上教師一味采取一輪又一輪刻板的練做,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樂趣蕩然無存。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將徹底淪為學困生。
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還有社會的責任。就學校而言,不僅關系到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加強班級建設與管理的要求,我們教師應如何鼓勵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筆者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從學生入手,培養興趣,養成習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事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上,就應該提高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意愿,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才能保持這種學習的熱情,進一步培養興趣呢?唯一的方法是使學習英語的過程學習得很愉快,輕松,使學生從英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把童年的愉快的學習方法——游戲帶進課堂。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運用新異刺激,喚起好奇注意,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從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從教師入手,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作為教師,要注重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人際關系、學習習慣等,盡量多角度地了解學生。教師通過對各類學生的了解,正確診斷他們的歸因,定期進行評價,并對學生所作出的積極歸因及時給予肯定,對其所作出的消極的,不正確的歸因,及時給予矯正,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自己的歸因,盡快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轉換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工作是一項復雜艱巨而又意義重大的工程。要切實改變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偏多的現狀,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當然更離不開學困生自身的努力。同時,教師需要長期不懈地堅持在思想上、行為上、課外課內多下苦功。在教學中要給與學困生更多關愛,優化課堂教學,讓學困生體驗成功,加強學法指導,減輕學困生的精神壓力以及強化學習內驅力,發揮集體力量,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自覺性。只要我們重視農村中學英語學困生的問題,我們一定能重燃學困生心中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