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花
【摘要】目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師教得勞累,學生學得疲倦、求知欲不強,這與新課標的要求格格不入。隨著新課標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成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這給廣大英語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以高效的教學迎接挑戰,是每一個英語教師共同面對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標 中學英語 課堂教學 有效性
隨著新的中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中學英語教學正面臨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新的挑戰,教師要牢固確立課改新理念,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本人就結合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和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一、樹立新型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認識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這樣,教師才有可能主動地探索和嘗試一些有利于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1.樹立新的教材觀。英語教學應“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課本不是“圣經”,而是核心教學資源,它不是教學的一切,只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要有整合教材內容的能力,包括刪減、補充、替代、拓展等;牢記“三個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沒有必要都教,教師要教的,沒有必要都讓學生記住,讓學生記住的,沒有必要都考”。
2.樹立學生主體觀。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主體,是語言實踐的主體。沒有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一定是低效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考慮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以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3.樹立語言實踐觀。新課標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當回歸到語言學習的本質,即語言實踐。新課標提倡一切能夠體現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參與,重視語言實踐過程中的互動與生成、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習,強化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使之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二、走進教材了解內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備課。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教師能夠“深入地走進教材”,了解教材的細微末節,但是很難從教材中走出來,不能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教材。
教師在備課時應從整個單元的高度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話題—結構—功能—任務—文化—策略等不同層次來考慮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教材是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必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努力從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從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聽、收看英文廣播電視節目,及時了解、掌握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在生活中備課。
三、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優化“教”的方式。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和任務型的教學,教師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優化“教”的方式,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2.優化“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摒棄一些不好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出好的學法,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全面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應在教學中首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要通過觀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下充足的空間和時間,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四、開發課外資源,將英語教學延伸到第二課堂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教師要參與課程設制,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內和課外資源。英語既是一門語言,也是一種現代化的交流工具,要想學會它并利用它為自己服務,就要注重培養英語語感。那么,如何將英語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也就是第二課堂呢?
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應具備開發課外資源的能力,這些課外資源主要包括:
1.定期開展課外活動。如舉行英語歌曲比賽、辯論賽、英語詞匯大賽、英語朗誦大賽等。這些活動,既有娛樂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開發課外資源。這些媒體上有豐富的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啟發思維,讓他們感受真實、地道、優美的英語,了解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從而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3.利用網絡開發課外資源。一方面,教師上網獲取所用的資源,即網絡資源,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鼓勵和發動學生上網學習。
4.利用音像制品、教學軟件等開發課外資源。這些資源能提供聲情并茂、栩栩如生的學習素材以及快速及時地進行信息反饋,同時還可以控制學生學習進程。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它要求教師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各方面都要仔細謹慎,不斷摸索探究,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琢磨教學藝術,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