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饋是大學英語課堂至關重要的環節與評價的核心。反饋的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維持、以及學習效果的提高。文章通過問卷、訪談與課堂觀察進行調查,分析目前大學英語課堂的反饋現狀,并從有效反饋的特征入手,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期建立動態而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反饋機制,促進有效學習。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反饋 現狀 有效性
【Abstract】Feedback is a vital part and core of the evalu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The effectiveness of feedback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imul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effe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feedbac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feedback,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dynamic and effective classroom feedback mechanism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and to promote effective learning.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feedback;Current Situation;Effectiveness
反饋作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重要課題。正因為其提供給學習者各種信息,被看作是“語言學習的催化劑”,甚至有學者認為“教學就意味著提供反饋”。自 20 世紀60、70 年代以來,隨著心理語言學的產生,學習過程被強調為一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際活動。為了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的學習反饋機制,近些年來,許多學者們展開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從各個層面對學習反饋進行探討。例如,他們有的證實了教師反饋的有效性,有的論證反饋的側重點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也有的比較了不同種類的反饋對學習過程及成績的影響,研究對象也從母語學習者到外語學習者。雖然課堂反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從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習反饋的有效性沒得到充分的發揮,其運行機制上仍存在著問題。
一、課堂反饋的含義
反饋的概念源自于控制論,本意指為達到控制的作用,信息被控制系統輸送出去之后,其作用結果返回輸入端,并經過某種改變和影響后再次輸出。隨著研究的深入,該原理被應用到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等多領域,一些學者也將這種自然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引入教育界。迄今為止,由于研究者是基于不同的理論框架對反饋進行研究,并且研究的出發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對反饋的含義有著不同的界定。例如,行為主義理論將反饋視作表現為獎賞或懲罰的一種強化或負強化形式;認知理論則認為反饋是某種學習者可以借此改變和建構知識結構的信息;而社會語言學理論更強調反饋這種信息在交際過程中分析和處理問題的作用。雖然不同的理論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視角和側重點,甚至還存在某種程度的瑕疵和不完善,但都肯定了反饋在語言的教授與學習中的不可或缺性。
綜合各種理論中反饋定義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及反饋研究的發展趨勢,本研究對反饋的界定,主要以社會文化理論為基礎,認為反饋是一種學習集體成員之間的能動與動態的信息交流。據此,課堂反饋定義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原則,采取科學可行的策略或技術進行指導或學習,并不斷就學習結果與學習目標之間做出判斷與調整的信息交流活動。
二、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現狀
有效的反饋是大學英語課堂高質、高效開展的必要前提條件,也是任何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手段,甚至在提升英語教育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促進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那么,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呢?課題組在綜合有關課堂反饋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現狀調查問卷》和《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現狀訪談提綱》。該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涉及對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認識、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主體、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內容、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方式、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效果等方面。訪談提綱主要是對問卷調查的補充,以便更深入和更全面地對大學英語課堂反饋的現狀和問題產生的原因進一步地了解。
通過對課題組所在院校為期兩周的調查,并對問卷和訪談內容進行分析和梳理,同時還輔助課堂觀察等形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師生對反饋的理念是有所了解的,教師在英語授課過程中都會積極地實施反饋,但目前大學英語課堂反饋在實際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影響了反饋的有效性,使之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
一方面,從教師層面來說,他們仍是英語課堂反饋的主體,雖然他們都重視反饋的作用,并積極在課堂中應用,但大多數的反饋還處在淺層階段,更多的是強調其糾錯功能,而對反饋的引導、情感等功能則重視不足,加之目前大學英語課堂仍以大班教學為主,教師的反饋主要還是面向全班或多數情況進行,難免顯得針對性不足;而教師也因教學經驗和教學風格等差異,往往會根據主觀判斷來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反饋的有效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一方面,從學生層面來說,雖然他們大多數對課堂反饋是持認可態度的,但由于學生在自身英語基礎和學習習慣上存在著個體差異,使得他們對課堂反饋的接受程度與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認為課堂反饋能客觀地反應其學習狀況,并及時地對其學習起到指導作用,而另一些學生認為反饋的內容和信息量匱乏,并且由于在反饋的過程中,他們自身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所以反饋的作用有限,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現狀還是比較茫然,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
三、大學英語課堂有效反饋的特性及策略
既然課堂反饋是師生共同參與并且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信息交流活動,那么有效的課堂反饋就必然具備某些特征。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和課堂教學實踐,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反饋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性,同時為達到這些特性,任課教師應采取相應的策略。
1.有效課堂反饋的目標明確性。作為課堂學習關鍵環節的反饋,應在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上起到認知、調整和改進的作用。有效的課堂反饋首先必須建立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上。只有設定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使反饋有參照標準,學生才知道自己當前的水平距離目標還有多遠;才能仔細思考現在該怎么做,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便向目標靠近。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充分了解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基礎上,將教學目標設計得清晰、科學與合理。
2.有效課堂反饋的主體多維性。在以往的觀念里,人們一直將教師定為課堂反饋的唯一主體,認為反饋只是他們要做的事情,這容易使得信息反饋不全面或有所偏駁。而事實上,課堂學習的反饋源呈現出多維性,并非只是任課教師的專利,學生本人、同伴、家長、甚至是課本、任務目標或評價標準、課堂環境等都可以成為反饋源。最有效的反饋恰恰是來自多方反饋源的即時而具體的反饋。特別是學生的自我反饋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地尋找差距和不足并積極彌補,而學生之間的互相反饋也有利于學生培養互助合作和探究的精神,從而使學習更有成效。
3.有效課堂反饋的過程動態性。信息的反饋是一個不斷參照、對比、改進的過程,該過程是處于不斷循環和調整之中的,因此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其學習狀況具有動態的差異性,這就要求各反饋源傳遞的信息是動態實時的,能及時反映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態,以便學生從動態的反饋中及時調整學習安排和學習策略,以便在下一步的學習過程中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時關注這種動態的差異性,在做好充分教學目標設計和課堂內容準備的情況下,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
4.有效課堂反饋的內容針對性。通常,在大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反饋信息都較為籠統與模糊,學生對此類針對性不強的反饋無所適從,特別是英語教學更加強調個人體驗,因此接收效果不甚理想。經調查,參照學生本人實際英語水平和學習情況給出的反饋信息更受學生歡迎,效果也更好。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在平時對全班每一位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了如指掌,并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并精心設計課堂的反饋環節,既體現反饋內容的多樣性,更要顯示針對性,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強弱項和如何去改進。
5.有效課堂反饋的手段新穎性。目前的課堂反饋大多仍采用提問、對話等口頭語言或課堂練習與檢測的形式,手段較為單一,方法陳舊,教師往往很難給每位學生都提供及時的反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不強烈。所以,在如今信息化時代,學校和教師應開發新穎的課堂反饋手段,例如利用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以及基于網絡的互動反饋多媒體教學系統或在線課堂反饋平臺。這樣的話,教師就可以同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及時學習狀態,而無需逐一獲取,節省了個體反饋的時間,而學生也能快速地得到多方的反饋信息,增進彼此之間的良好互動。
6.有效課堂反饋的功能豐富性。課堂反饋能夠反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難之處,任課教師可據此對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以期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有效課堂反饋的這種診斷功能和調控功能已得到普遍的了解和應用,但對學生學習態度、動機水平、心理素質等層面的引導和激勵功能尚未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實際上,學習過程不只是掌握知識的過程,還是一個體驗情感的過程,他們之間互為影響。因此,教師的課堂反饋不能僅僅是知識信息的反饋,更應該包括情感和思想方面的溝通與交流,消除學生的緊張焦慮情緒,增強學習動機和樹立愉悅學習的態度,這樣才能促使反饋回路更為通暢,課堂反饋也更加高質有效。
隨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課堂反饋研究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其目的都是為了充分發揮課堂反饋的有效性。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反饋這一重要環節,了解有效反饋的特征和恰當運用相應的反饋策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徑,提高反饋的規范性與科學性,使之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并通過有效的反饋,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Bacic,B.Computer at the university:opportunities for tailoring automated marking and digital feedback,F,2003[C].IEEE.
[2]Carless,2006,Differing Perception in Feedback Process,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31,2:219-233.
[3]Kulhavy Yekovich & Dyer,(1979).Feedback and Content Review in Programmed Instruction.Contemporary Education Psychology,4,91-90.
[4]鄧鸝鳴,岑粵.同伴互評反饋機制對中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發展的功效研究[J].外語教學,2010,31(1):59-63.
[5]胡志芳.基于學習過程跟蹤的反饋控制機制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
[6]王學鋒.形成性評價反饋循環模式與英語寫作教學評價原則及措施[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34(1):52-55.
[7]嚴超.互動反饋系統在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
[8]周一書.大學英語寫作反饋方式的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3, (3):87-96.
【基金項目】2013年江西省社會科學外語專項規劃課題“大學英語課堂多維動態反饋機制研究”(課題編號:13WX332)。
作者簡介:車鳳英(1970-),女,浙江東陽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