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要】語法是遣詞造句的規則,包括句法和詞法,它是語言使用不可或缺的支持系統。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要重視語法教學,并努力通過科學的教學策略提高語法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法教學 策略
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于培養初中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語法規則的積累則是該能力形成的必需前提。但是,對于語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一些誤區:一些老師以突出學生語言技能為理由刻意淡化語法教學,還有一些老師盡管從思想上依然重視英語語法教學,但在教學方法上卻難以做到高效教學。我們認為,母語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必要掌握對于其實際英語交際技能的提高意義重大。英語老師既要從思想上理性對待語法,更要在實踐中改進英語語法教學策略,提高語法教學實效性。
一、理性對待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有地位
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和地位,在新課程標準中其實是有明確要求的。但是,一些老師對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這些誤區已經影響了實際的語法教學乃至整個英語教學。因此,端正教學理念,理性地看待語法教學對于初中英語教學的意義和地位,是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要改變將語法教學當作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絕對中心的理念。由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語法教學基本沒有涉及,因此,在初中階段,語法內容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基于此,一些初中英語老師認為,與高中階段相比,在初中生學會如何進行英語交際之前,必須首先教會他們如何準確運用、表達英語。也就是說,對于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和初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法教學應該被擺在第一位。
這種觀點其實是似是而非的。學好語法確實重要。但是語法學習只是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基礎,絕對不是最終目標。如果只是通過講解與傳授,死記硬背,讓學生簡單地記住一些語言規則,而忽視了引導和培養學生對語言規則的實際運用,是難以真正有效地提高作為初學者的初中生的實際語言能力的。除了必須的詞匯和語法教學,引導初中生盡可能多地進行英語交際實踐,同樣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
其次,要改變那種借課程改革主張淡化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觀點。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中,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培養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結果,有的老師錯誤地以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在于語言交際,而過去所注重的語法教學則次之了。因此,只要給學生足夠的英語交際機會,他就能通過大量的語言交際獲得語法知識,不需要在課堂上過多地強化語法知識。專門的語法教學被認為是傳統教學的弊端,必須被改革。結果就是初中生語言交際的準確度嚴重降低,書面表達能力錯誤百出。一些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一些聽說活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課堂上熱熱鬧鬧,把“話語”當作“語言”,把學生課堂上不符合語法的、缺胳膊少腿的話當作語言能力。其實,英語在我國是外語,對于初步接觸英語的初中生來說,基本不可能自動獲得足夠的實際交際的語言刺激,進而自然習得英語。必須通過正規的語言學習,使他們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進而為英語技能的形成打下基礎。
二、合理設計和采用呈現和解釋新語法結構的教學策略
語法教學的第一步常常就是通過老師的解釋讓學生理解語法結構,從而給學生呈現一種新的語法結構。這往往是比較難的一步。因為,小學英語教學基本不涉及語法,而小學語文教學對語法涉及也不多。因此,筆者感覺讓初中學生一下子就對什么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什么是主句,什么是從句有準確地了解很困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語法結構和意義的呈現方式和內容必須做到簡潔、明了、準確,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學習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在設計和選取具體的教學策略時,老師首先要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首先是要使用何種表達方式向初中生解釋和展示新的語法結構。一般來說,解釋語法是用專業術語還是用日常用語,是用英語還是用漢語,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而定。對于初中學生不能過于學術,日常用語便于學生理解。但是,日常用語使用也要有個度。因此,在教學中既要便于學生課堂上的有效學習,又要考慮學生語言能力的長遠發展。
其次是要選取何種語法教學方法。通常,語法教學的方法分為演繹法和歸納法兩大類。演繹法就是根據某一語法結構的規則,用例句來說明該規則的用法。在課堂上,為了節省時間,往往由教師提供規則,解釋規則。提供例釋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由教師提供規則后直接用例句來說明規則的用法,二是老師提供規則后讓學生造句或從學過的材料中選擇例句;而歸納法則是在學生接觸、感受到大量的相關語法現象后歸納語法規則。歸納方法有二:一是教師直接歸納,二是學生自己歸納,老師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筆者主張老師在對初中生進行語法教學時多使用歸納法,而且建議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歸納。首先是由于對于初中生而言,語法對于他們還是個新事物。直接告訴他們一種語法規則,然后再舉例強化記憶,對于抽象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他們來說,既吃力,也會感到厭煩。其次,這也符合語法規則習得規律。因為語法規則本就是從大量的、實際使用的口頭語和書面語中抽象出來的。除了少數語言現象如冠詞(a/an,the)、代詞(this/these,that/those)、介詞以及一些特殊現象外,各種時態、語態、句式等幾乎都適合用歸納法。學生自己歸納雖然要比老師歸納費時,但是效率高。如某一語法結構往往比較集中地連續出現在課本上的幾個單元,同時又散見于不同的單元。在同一個單元的不同部分如warming up,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編者也會有意識地反復安排某個語法結構。此時教師應該先口頭加以強調,引導學生注意這個新的語法項目在形式和意義上的獨特之處,逐步在形式和意義之間建立聯系。然后再進行總結和歸納。除了教材中的語法現象的歸納外,老師還可在模塊復習時,通過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教材沒有的閱讀材料或練習,將本模塊所涉及的語法內容,加上以前模塊學過的相關內容相對集中,通過對比,梳理歸納出語法規則。當然,對演繹也不能全然忽視,課堂教學應根據需要,歸納、演繹并用,以歸納為主,演繹為輔,兩者緊密結合,相互補充。
三、引導學生合理地練習和運用語法規則,形成現實的語言能力
如前所述,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任何語言形式只有通過實際運用,特別要通過在實際交際活動中去運用才能內化其規則,才能真正掌握。在通過各種方式已經完成呈現、解釋、歸納出語言形式和規則后,更為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的提高,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鞏固操練,提高學生對語法規則的實際運用能力。
受中考的影響,語法練習基本上就是做選擇題。套用中考題強化訓練,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固然有幫助。但是考試成績并不一定就代表了學生的實際綜合語言能力。而且長期的中考題訓練,形式單調、枯燥、乏味,初中生的學習效果也不會太理想。因此,語法練習的形式,我們還應提倡多用些主觀題,突出情境和語境,根據所教語法項目的交際功能去創設運用這個語法項目的情境,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的活動結合起來,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綜合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比如在練習一般將來時的特殊疑問句時,筆者曾經有過這樣一次嘗試。在授課過程中,我扮演一個預言者,學生用一般將來時提問感興趣的問題,我一一給予回答,并要求學生將答案記錄下來,寫成一篇短文。學生興趣很高,我也盡可能予以回答。通過這次情境創設,學生依據語境,設計出了許多根據一般將來時語言形式表現的問題,既活躍了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一般將來時語法規則的記憶和理解。
總之,英語語法知識作為英語語言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形成綜合英語能力的前提。對于英語基礎非常薄弱的初中生來說,強化其語法規則意識,規范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對于其日后良好的英語交際習慣養成非常重要。初中英語老師必須正視這一點,理性地對待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的意義和地位。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語法呈現、解釋方法,盡可能地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