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摘要:目的 分析在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中,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單一治療,干預組患者則接受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的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數據經對比后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異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療中,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的臨床療效較好,值得應用。
關鍵詞: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異位妊娠;保守治療;臨床療效
在婦科急腹癥治療中,異位妊娠十分常見,此前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陰道B超技術的廣泛應用,異位妊娠的初期診斷為患者的保守治療提供了科學參考[1]。若是異位妊娠患者有強烈的生育要求,醫生可以選擇實施保守治療來保留患者的輸卵管,以此達到與保守手術治療相似的目的[2]。我院在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中,將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用,收到極佳效果,現作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符合的診斷標準為:患者有停經史與腹痛史,經B超檢查后一側附件位置出現包塊,患者的β-HCG指標為陽性。所選患者的排除標準為:腹腔出血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盆腔有大量積液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無法接受保守治療患者。將所選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1~36歲,孕次為1~2次,停經天數為43~47 d,未產婦33例,經產婦17例;干預組患者年齡為23~35歲,孕次為1~3次,停經天數42~45 d,未產婦35例,經產婦1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后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單一治療,護理人員每日為患者進行1次肌肉注射,每次注射的劑量為0.4 mg/kg。干預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甲氨蝶呤的用法與劑量與對照組相同,米非司酮的服用方法為2次/d,服藥劑量為25 mg/次,兩組患者均需要連續接受5 d治療為一個基本療程[3]。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個人體征及病情進行監測,患者每周需要接受B超復查及β-HCG指標檢查,每3 d接受1次血常規檢查。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可分為無效與有效。無效:患者的腹痛等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出現加重,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血孕酮及血β-HCG指標未出現下降或下降的幅度未達到30%,患者的盆腔包塊也未見縮小;有效:患者腹部疼痛等主要臨床癥狀消失,血孕酮及血β-HCG指標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下降幅度達到了50%甚至以上,患者的盆腔包塊出現了明顯的縮小或完全消失[4]。此外,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加以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由SPSS17.0軟件包進行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利用?字2對其加以檢驗,若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分析,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干預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P=0.017<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2患者治療情況對比 對照組中共有12例患者治療無效,而干預組則僅有1例患者治療無效,兩組患者的數據經對比后?字2為10.6985,P=0.001<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在婦科臨床治療中,異位妊娠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臨床此前對于異位妊娠的治療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后,機體會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傷,且患者在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這給很多患者帶來了額外的痛苦,患者治療效果也很難得到保證[5]。目前,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至少有80%的異位妊娠患者在發現出血之前可以得到早期診斷,這也為患者的保守治療提供了先決條件。
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輸卵管正常功能,避免患者受到嚴重機體創傷,尤其是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講,可以確保患者正常的生育功能,避免患者出現異位妊娠復發的現象。甲氨蝶呤最早在臨床中被用于腫瘤患者治療中,但是目前也被廣泛用于異位妊娠的臨床保守治療。甲氨蝶呤是抗代謝藥物的一種,可以對患者體內的二氫葉酸還原酶進行較強的抑制,阻斷其自身DNA的持續生長。患者機體內部的滋養細胞對于甲氨蝶呤有著較強的敏感性,患者在接受甲氨蝶呤肌肉注射后滋養細胞的生長會受到影響,這就可以確保患者異位妊娠的胚胎發育得以終止,最終被患者機體吸收。但是,甲氨蝶呤的主要副作用有口腔潰瘍等,需要醫護人員把握好具體的用藥劑量等。米非司酮是抗孕酮藥物的一種,可以與孕酮受體相結合,造成靶器官出現嚴重的變性及最終壞死。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之后,體內的黃體生成素會出現嚴重的下降,導致黃體出現嚴重萎縮,這樣就使得患者異位妊娠的胚囊出現了壞死。最終,壞死的胚囊被吸收,患者盆腔內部的包塊出現了明顯的縮小,直至最終消失。在異位妊娠患者的臨床保守治療中,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給患者帶來的副作用也相對較小,患者的治療周期也要短于傳統的治療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單一治療,干預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在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后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6%,低于干預組患者98%的治療有效率,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后存在統計學差異。與此同時,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13例,明顯多于干預組患者4例不良反應例數,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從本次研究的結果就可以看出,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用,對于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來講具有極強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療中,將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聯用,可以確保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值得在臨床中大面積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敏.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2,18(30):41-42.
[2]劉躍仙,王小青.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異位妊娠臨床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05):616-617.
[3]何靜,楊洋,李華麗.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2):1042-1044.
[4]張艷環.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01):12-13.
[5]葛翠華,陸啟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1):494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