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輝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亟待創新升級。在現代小學教學體系下,體育學科更加注重和強化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于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入分析小學體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簡要闡述了田徑的訓練方式和策略,希望對體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方式;分析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體育學科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意志和健康品格的重要課程,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于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局限于幫助學生放松身心、鍛煉身體,而更加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田徑訓練是小學體育的主要科目,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提升小學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的質量,是每一個小學體育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田徑訓練教學的重視
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較低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對體育學科不夠重視。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小學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小學生的應試成績,小學階段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幾乎也都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進行,而體育學科不是考試科目,小學生在升學的過程中也不需要對體育學科進行考查,因此,學校和老師對體育教學一直都不重視,田徑訓練方式的分析和討論也一直都沒有引起老師的關注。所以,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優化田徑訓練的方式,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在成熟階段,良好的體育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鍛煉和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于提高小學生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所以,老師應該對體育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優化和豐富田徑訓練的方式。
二、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形式
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明顯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有了自己個性化的體育教學需求,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和田徑訓練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代入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重心,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設備,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田徑訓練方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由于小學生在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一刀切”體育教學模式已然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進行課堂設計,并且深入掌握學生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類型和強度的運動,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此一來,可以減輕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抵觸情緒,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形式,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綜合運用多樣化訓練方法,提高田徑訓練的趣味性
運用多樣化體育教學方法,提升田徑訓練的教學實效,要以提升課堂趣味性為切入點。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象,很多田徑訓練課程流于形式,教師簡單帶領學生開展熱身活動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體育課程起不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基于此,教師可以適當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小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樂于參加集體活動,愿意表現自己,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樣的特點,開展游戲教學和訓練模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在進行體育游戲過程中,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從而提升田徑訓練的質量。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具有一定的體育運動能力,在訓練形式的選取上,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團隊對抗性的方式,同時可以開展合作。在開展教學訓練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合理分組,對學生進行有效搭配,同時要注重田徑訓練節奏的維持,避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運動傷害,從而切實提升體育訓練的水平。
綜上所述,優化和豐富小學體育中田徑訓練的形式,對于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訓練模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讓體育課程成為學生鍛煉身體、培養健康人格的載體和平臺,切實發揮體育課程的作用,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劍峰.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6(3).
[2]王臻鑫.小學田徑短跑訓練的幾點思路[J].求知導刊,2016(21).
[3]丁敬原.小學田徑教學質量提升新途徑:從興趣培養入手[J].青少年體育,2016(8).
[4]吳蘇明.青少年田徑訓練內容和組織方式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