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麗娜
摘要:目的 關于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與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分析。方法 取2015年1月~6月于我院接受常規護理的64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照組,另取同年7月~12月于我院接受情志護理的64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觀察組,將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及康復護理依從性作以比較。結果 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2.7±2.64)分、(37.4±2.8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4.6±5.27)分、(50.2±4.12)分(P<0.05)。干預后觀察組能積極配合康復護理的患者比重為90.6%,顯著高于對照組65.6%(P<0.05)。結論 老年腦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情志護理能有效緩解負性情緒,轉變思想轉念,使之積極配合康復護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顯著,是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理想護理模式,建議臨床多家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早期情志護理;老年腦梗死;負性情緒;依從性
由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受損,腦動脈管腔狹窄等多因素綜合作用下局部血栓形成,血管狹窄或閉塞加劇,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態下繼發腦梗死,以偏癱、單癱、癲癇、感覺障礙、失語為常見癥狀表現的腦梗死發病前并無顯著先兆,起病突然,2~3 min內或數秒內即達到高峰,是一種致殘率與死亡率均較高的危害性疾病。腦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這些負性情緒的存在打亂人體陰陽平衡,對臟腑氣機造成干擾,使臟腑精氣受損,一定程度上加劇患者病情,增加再發風險性,對患者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產生直接影響。本文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常規護理方法護理對照組患者,應用早期情志護理護理觀察組患者,旨在探討早期情志護理多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與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腦梗死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按臨床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各有病患64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男33例,女31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4.6±2.5)歲;17例小學初中文化水平,34例高中文煥水平,13例大?;虮究埔陨衔幕健φ战M男35例,女29例;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75.2±2.6)歲;14例小學初中文化水平,29例高中文煥水平,21例大專或本科以上文化水平,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組標準:入組患者均為腦梗死初發者,行CT或MRI檢查確診;意識清楚,血、尿常規指標值在正常范圍內;未見肝、腎功能異常。排除標準:昏迷病例、語言障礙病例、癡呆病例、視聽功能障礙病例、精神障礙病例、器質性疾病病例。
1.2方法 分別予以兩組患者提供神經內科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接受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肢體功能鍛煉、心理護理等在內的早期情志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結合患者年齡、知識結構差異、心理狀態、精神面貌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宣講腦梗死的相關危險因素、發病機制、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二級預防等相關知識。根據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途徑,如口頭宣講、觀看視頻、PPT、冊宣傳;善于抓住健康教育契機,選擇在患者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宣教,為保證宣教效果,適時追加宣教次數,強化健康知識,加深患者對宣教內容的記憶與理解[1]。通過向患者列舉既往康復病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轉變患者思想,使其認識到遵醫行為對及疾病康復的重要影響以此提高治療、護理依從性。
1.2.2用藥指導 將藥物治療的目的、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對于服藥期間所產生的副作用現象,臨床護士及時向患者作以解釋說明,接受正規治療暫時性的藥物副作用是可以減少的,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過度擔憂?;颊邔λ幬锔弊饔么髶鷳n心理得以解除,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的積極性自然提高。
1.2.3肢體功能鍛煉 在開展肢體功能鍛煉前,務必使患者認識到肢體功能鍛煉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越早開展肢體功能鍛煉對神經功能的恢復越有利?;颊呷朐汉缶徒o患者擺放良肢位,使患者知曉患側臥位能增加患側感覺輸入,健側臥位是最舒適的體位這一基本常識,多取側臥位,避免半臥位。為防止壓瘡與偏癱典型屈肌或伸肌痙攣發生,間隔2 h為患者翻身一次。對于生命體征維持平穩達24 h的患者鼓勵開展適量床上運動、步態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3]。
1.2.4心理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加強護患溝通,多使用問候性、鼓勵性、安慰性話語與患者交流,交流時面帶微笑,眼睛看著患者,認真傾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愿意敞開心扉,主訴內心感受與需求。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為情緒障礙患者提供及時的心理幫扶,通過啟發、疏導、語言安慰抵消患者不良情緒。對患者在康復治療中所取得的進步及時予以鼓勵與表揚,盡力獲得家屬對患者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3]。
1.3觀察指標 參照焦慮(SAS)、抑郁(SDS)自評量表評估患者焦慮、抑郁程度,以1.25倍的焦慮、抑郁積分之積作為問卷總積分,焦慮、抑郁程度與積分成正比。采取評分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患者的肢體功能訓練依從性、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轉變依從性、飲食依從性進行評價,每項評價內容所對應的分值范圍為0~3分,將問卷中涵蓋的44個問題評分之和作為依從性總評分,依從性與評分成正比。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54.3±6.84)分、(64.4±9.12)分近似于對照組(51.7±6.81)分、(63.8±8.97)分(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2.7±2.64)分、(37.4±2.8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4.6±5.27)分、(50.2±4.12)分(P<0.05)。
干預后觀察組能很好配合臨床治療與康復鍛煉的患者有58例(90.6%)明顯多于對照組42例(65.6%),觀察組患者康復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在老年人群中有著較高發病率與致殘率的腦梗死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多數腦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負性情緒的存在不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不利于臨床治療與護理。盡量降低負性情緒對康復治療與護理的消極影響是提高腦梗死患者依從性,促進疾病康復的關鍵。
羅雯媛,潘賢妃等研究報道存在負性情緒且治療依從性差的老年患者接受情志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臨床治療、護理依從性。羅玲在相關研究報道中也提出對于老年腦梗死患者不僅要提供常規護理,同時還要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情志護理對患者的陰陽調和十分有益,其臨床實用性與推廣性較高。胡敦蓉等研究報道加強對護士的共情能力培養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情志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本文接受早期情志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在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降低且降幅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觀察組中能很好配合臨床治療與康復護理的患者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情志護理確實可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康復護理依從性。
綜上所述,老年腦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情志護理能有效緩解負性情緒,提高康復護理依從性,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性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雅瓊.情志護理干預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依從性的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36):126-127.
[2]金淑君,樂佩娟,汪春燕.情志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8):87-90.
[3]孫虹.早期情志護理對腦梗死老年患者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5,47(9):223-224.
[4]陳桂華,劉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91-192.
[5]趙藝.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5(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