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存家
摘 要:人們生活在信息化時代,教育和信息化也密不可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推廣普及數字化教學,加強小學教育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手段。采用數字化教學,利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圖像等使數學教學中的抽象知識具體化、簡單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學習興趣;教學資源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是數字、符號、概念、定義和圖形相結合的學科。積極開發、利用數學課程資源,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數字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中,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通過運用可以在多媒體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如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幻燈、圖形圖像、視頻、音像以及動畫、網絡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各種多媒體技術和優質的課程教學資源有機整合,以數字化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當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位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是新時期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根據數學內容靈活運用數字化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一、數字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尤其是學習時如果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喚起強烈的求知需求,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巧妙的課堂引入,將小學數學教學的知識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聚精會神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節課時,我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一個商店的動態情境畫面,畫面中人們正在使用人民幣購買商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我利用“生活中有意義的日子”這一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根據課外整理的有關年、月、日的信息表同桌之間進行交流,馬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數字化教學能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需要
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主要在于學生學習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師生開展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進行探究性學習。數字化教學的應用,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有關“面積”知識的教學中,在講解關于1平方厘米及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時,很難通過傳統模式讓學生清楚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1平方厘米構成的物體或類似大小的物體,培養立體空間感,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數字化教學能化解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數學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數字化教學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通過形象逼真的屏幕圖像將教師用語言和教具演示難以解決的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化解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時,如果用傳統推導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時,我運用計算機技術,向學生呈現圓柱體逐漸轉化為近似長方體的過程,讓學生結合長方體推導公式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很快掌握了相關知識,達到了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展學生思維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在于既能提供直觀、形象的動感畫面,又能伴隨著動感畫面的不斷變化,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我充分運用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將分數乘法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按照題意配備了可活動的情境。再利用鼠標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尋找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單位“1”和“幾分之幾”之間的關系,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審好題,理解好題意,啟迪學生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數字化教學,是當前教學改革發展的趨勢,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發揮數字化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真正把現代數字化教學優勢與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為培養21世紀高素質的數學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張永蓮.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