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忠+蘇湘泉
摘 要:“班班通”是一種現代信息教育手段,是服務于教學的好幫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想方設法讓“班班通”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激活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班通”;課堂教學
“班班通”其實就是實現了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班班通”不僅有利于操作,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做到讀寫結合,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把語言、文字、圖像、動畫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手腦并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閱讀,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當班班通走進各班教室,便給教學注入現代化思想,它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平面型的教學方式轉化為多媒體形式和立體型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運用“班班通”,使課堂省時、省力、不省量
課堂時間寶貴有限,而面面俱到、平鋪直敘,效果不言而喻,差也。有了“班班通”可以有效節約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教學《災難深重的中國》一課時,教師首先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抓住重難點,充分利用PPT,讓學生觀看,學生看清了,明白了,然后學習書本,勾畫的內容學生很快完成,這樣就大大節省了講課的時間。教師可以抽出這部分時間,加大課堂密度,擴充課堂容量。
二、運用“班班通”,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農村學校有了“班班通”,真是一大喜事,教師們可以在教室進行上網查資料、課件演示、現場直播、遠程資源共享和視頻節目的播放,可以根據科目要求創設圖、文、聲、像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快地投入學習狀態,達到師生共鳴、圖文共鳴、學用結合的效果。比如,在學習《災難深重的中國》一課時點擊PPT把舊中國人們大肆吸煙的情景呈現出來,激起學生對課文深入學習的濃厚興趣(全班學生鴉雀無聲,伸直脖子,兩眼直視電視),作為中國人更感到一種歷史的責任,我一定刻苦學習,奮發立志,掌握更多知識和本領,為使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在世界上重新放出奇光異彩而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三、運用“班班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從學生的經驗出發,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討,規律讓學生去揭示,成果讓學生去分享,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魅力。
四、運用“班班通”,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課文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對引導學生從小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起著奠基作用。然而,有時課文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講,顯得太高大,老師講起來可能也顯得空洞無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巧用班班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災難深重的中國》一課時點擊PPT讓學生直觀了解當時舊中國的封閉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國恥,只有國家強大,我們才能揚眉吐氣,所以要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五、運用“班班通”,使課堂實踐更有味
“班班通”為學習小學語文書本內容的拓展提供了無限的延伸性,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使課文內容得到拓展,實踐得到強化,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我盡量把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有機結合起來,對學生暴露出來的思想、觀點和行為給予正確評價和指導。例如,我在教學中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播,時常關注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而一些偶發事件讓人頭痛。這節課就利用班班通搜索類似情況,讓班級學生觀看,用別人的事例進行教育,用身邊故事感動,用自己的言行去呵護,一次又一次,他變了,臉上有笑容,課堂守規矩。
六、運用“班班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未來世紀的勾畫要靠創造,未來世紀的發展要靠創造,未來世紀的資源也要創造,未來世紀的人必須要學會創造。我們農村學校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怎么做?糾結,班班通來了點擊,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知識拓展了、視野開闊了,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所以“班班通”的恰當運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益,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能力,讓農村學校的孩子也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總之,“班班通”設備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結構以及教學思想都發生了變革。合理使用班級中的電教媒體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能充分展示語文基本知識和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新知的獲取,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這必將有力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