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從分析小學生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意義出發,基于對視覺審美素養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可行性分析和條件分析,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視覺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實踐方法。
關鍵詞:視覺審美素養;小學語文;教育
視覺審美素養教育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兒童的認知感受,提高他們對視覺素養材料的感知、分析和表達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對其今后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意義
形象直觀的信息呈現方式使現代小學生獲取了比其他時代的小學生更豐富的知識信息,小學生對視覺圖像有著天生的解讀力,在引導小學生從視覺圖像里獲取信息的同時,教會他們用視覺語言的表達形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其視覺審美素養是很有必要的。
文字和圖像是對信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文字是抽象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圖片是直觀的,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把圖像和文字完美地結合使用,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有效記憶和理解他們閱讀的課文,通過把抽象的理論與感性的具體經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又可以利用視覺形象思維創造出他們對語言文字意義解釋的視覺化語言,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視覺素養,解決了視覺審美素養教育中圖像和文字的平衡發展問題。
二、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條件
圖形圖像等在與文本的交互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蘊涵著許多視覺審美的因素, 形象生動的圖像介入不僅增加了教科書的視覺效果,豐富了小學生的視覺經驗,為視覺表達能力的形成積累視覺語言素材。還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引導提高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對內容的掌握,這些都是進行視覺審美教育的巨大優勢。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使用視覺語言,為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視覺素養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使用了比較多的視覺語言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關注圖表對視覺表達能力的訓練,多使用圖表來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鍛煉低年級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育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有力支撐。依據小學生的特征,利用各種媒體的優勢特點,創設真實豐富的環境,提供跨時空的細致展示、形象合理的表征知識,使教學活動更加具體豐富,圖形圖像中色彩的應用,明暗的對比等都可以帶來直觀的視覺享受,不僅可以為抽象學習經驗提供直觀、形象的經驗基礎,并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啟發學生的視覺化思維方式,利用視覺思維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自身學習結構的構建。
三、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方法
1.創設視覺情景。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與小學生的生活貼近的視覺情景,小學生通過對這些視覺信息的感知,勾起他們要看個明白的欲望,同時利用創設的視覺情景導入課文,引導學生對視覺信息的空間、色彩、形狀及動態進行感知與解釋,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意志等融入對視覺對象的感知中,培養小學生敏銳地感覺到對象的各種形、色、材質等造型要素及其作用的能力,這是視覺審美素養能力的基礎。
2.注重審美的情感體驗。視覺圖像帶來的視覺體驗豐富逼真,通過觀看不同種類的視覺圖像,引導他們去感知所看到事物的視覺特征,培養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結合語言文字帶來的心靈感悟,讓學生享受美的感受,讓真實的形象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成為他們的經驗基礎,自由的聯想和觀察的過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培養視覺解讀能力。視覺解讀能力是對視覺信息的解構能力,包含視覺思維和視覺學習能力,借助視覺圖像講解內容,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其視覺思維能力。進一步透過圖像的色彩、線條、構圖等畫面組成要素,對視覺信息、視覺材料進行主動意義建構,理解這些要素深層次的所指,培養其視覺學習能力。
4.培養視覺表達能力。在教學中經常使用形象化的視覺圖示來解釋課文,讓小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用視覺圖示進行思想表達的習慣,利用圖像來幫助小學生回憶課文內容,使其自然地把文字和圖像結合起來,豐富他們的視覺經驗,幫助學生批判性地思考和操作視覺信息,通過創造性地使用各種形式、各類資源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運用視覺材料進行交流,提高其視覺表達能力。
5.圖文復述訓練。使用概念圖梳理文章知識結構,利用圖式的形象性與可視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信息,還可借助色彩、圖畫等增強表達效果,指導學生結合圖式對課文進行復述,鍛煉小學生流暢的語言邏輯。另外,可指導小學生自己畫出課文的內容結構圖,學會知識梳理的科學方法,習慣利用視覺手段來表達自己。
6.創設視覺化的學習場所。提供多種視覺化工具,如用來作為展示的墻壁、布告欄或隔欄等,通過外圍刺激激勵小學生運用視覺語言來學習和交流。
7.制作視覺化的學習材料。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文字信息視覺化,將視覺圖像和文字信息等不同形式的文本集中于一體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文本對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達,使其認識更為豐富、全面,在感受外在形式之美的同時,了解背后蘊含的文化背景,使理解和認識更為通透徹底。
綜上所述,視覺審美素養教育與語文教育應該是互補并存的,在語文教學中加入視覺審美素養教育的內容,以信息技術以及各類媒體為支持,提高小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激發創造潛能,不僅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智育和美育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舒予.視覺素養培養:搭建眼睛與心靈之間的橋梁[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2).
[2]曹建芳.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選文的美育內容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魏學峰.圖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實施策略[D].魯東大學,2013.
[4]鄧紅.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視覺素養培養的研究和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10.
[5]陳玉秋,馬一博.語文新教材插圖:走向讀圖時代[J].語文建設,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