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華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資源”一詞越來越多地躍入人們的視野,引起教師的注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資源觀認為,教科書、教學掛圖等才是課程教學資源。其實,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教師、學生在交往互動中時時生成的課程資源,就是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只要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資源
對于一名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非常值得研究。
一、對生成性課堂資源的認識
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是在課堂教學中偶遇的、隨機的現象和時機,而這些時機和現象被老師靈活機智地加以激活、捕捉和運用,生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資源。它會因無法預約的意外而精彩,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活力的涌動。
二、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的捕捉
案例一:這是小學五年級的一堂英語課,教學內容是學習動詞的-ing形式。和往常一樣,在與學生進行Free talk環節之后開始導入新課,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一定是小杰!”我心理暗想。小杰是個乒乓迷,經常一下課就沖向操場去打乒乓球,今天他又遲到了。想到這里,我心里不免有些惱怒。就在我正要訓斥他時,腦子里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何不把原先設計好的教案暫時擱置,利用眼前真實的教學資源引出今天的授課內容呢?相信這種做法肯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于是我暫且不去給小杰開門,而是轉向全班學生問道:“Who is that? Can you guess?”學生頓時來了興趣,紛紛猜測敲門的一定是小杰。門一打開,果然是他,學生因為猜中而開心地笑了。而站在門外局促不安的小杰,看到教室里一片輕松愉快的氣氛,頓時也放松了下來。
這時我做了個夸張的表情說:“Oh,boys and girls,youre right. Look, thats Xiaojie outside of the door. He is standing.”我把“He is standing.”故意重復了兩次。在我的有意重復下,學生不約而同地模仿道“He is standing.”隨后我讓小杰進教室。小杰入座后,我又問學生:“Whats he doing now?”通過引導,學生回答:“He is sitting.”
在學生初步領悟和掌握了動詞進行時的構成后,正當我準備讓學生拓展運用時,我發現小斌置身于學習氛圍之外,正低頭看課外書呢。當時真想把他的書立即沒收,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這樣做只會使學生感到焦慮不安或產生對立情緒。我想何不像剛才那樣,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使其回到課堂教學中呢?想到這里,我問小斌的同桌:“What are you doing?”“Im...”同桌回答道。這時小斌已偷偷把書藏進了抽屜。接著我問小斌:“What are you doing?”由于他對提問毫無準備而默不作聲,我用手勢示意全班學生回答,學生都笑著說:“He is reading.”我快步走到小斌面前,輕聲對他說:“Please read it after class. OK?”小斌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新課的導入在兩個課堂插曲中順利而不著痕跡地完成了。接下來我繼續利用圖片為學生創設對話操練情景。
案例二:今天這堂課的內容是討論四季及其氣候特點。課前,我事先將四季掛圖掛在黑板上。隨著上課鈴聲響起,我板書標題“Unit 5 The seasons”,隨之走進學生中間:
T:Boys and girls,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只見有的學生交頭接耳,有的學生用手指著黑板,有的學生干脆捂住了耳朵。正當我詫異時,只聽“嘩啦”一聲,四季掛圖掉了下來,緊接著“嘭”一聲教室門也關上了。扭頭一看才知道,為了加強教室的空氣流通,學生沒有關窗戶,一陣風刮過把掛圖也吹了下來。
看到這番情景,本想呵斥學生不專心聽講,但我轉念問道:
T:Whats the matter?
S1:Miss Sang,the picture is on the floor.
S2:The door is closed.
T:Why?
Ss:...
T:(伴以肢體語言描述)Because its windy.
Ss:(很感興趣地重復著)Its windy.
T:What can you do when its windy?
Ss:We can fly kites.
T:What season is it now?
Ss:Its spring.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s:(在教師的引導下描述)Its warm/sunny/windy/...
T: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Ss:We can go camping/plant trees/fly kites...
這堂課上,學生將春天、春天的氣候、春天的景色、春天的活動等用語言表達得十分流利,看得出他們學得既輕松又快樂。在學生學習英語時,我們會為他們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語言情境,而學生也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真正提高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刮大風”看似是課堂的一個小插曲,但這個“課堂插曲”卻為學生創設出一個真實的學習四季的情境。由“刮大風”學生聯想到了“春天”,由“春天”引出了學生對春天的氣候特點、景色何適宜活動的討論。學生身臨其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課堂氣氛異常活躍。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pring? What can we do when its windy?等預設外的句型更是被學生用得恰到好處。雖然從對“四季”的學習轉化成對“春天”的學習,但是我相信學生有了“春天般”熱烈的學習氛圍,對夏、秋、冬三個季節的學習也應該會輕車熟路了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在上述案例中,我抓住課堂上的偶發事件,聯系教學內容對其進行了創造性的加工和處理,使原本被認為干擾了課堂教學的事件轉化為積極的生產性動態資源。
課堂是鮮活的,是動態生成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我們不可能總期望教學按自己的預設推進。面對課堂上的各種小插曲,教師切忌頭腦發熱、意氣用事、感情處理,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駕馭情感,做到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自然生成,真正達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境界。
三、生成性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的價值
課堂資源開發的價值首先是學生的發展,學生將受益于大量豐富的、具有開發性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有價值的細節素材,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及時捕捉、反思、積累。長此以往,處理突發事件時我們就會得心應手。
課堂是師生生命經歷的重要場所,教師要樹立動態生成的正確態度,把握有利時機,運用有效策略,活用生成資源,才能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課堂有了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思維的火花才會綻放,凝固的課堂場景才會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專業能力要求,即課程開發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同時,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即興的調控能力,關注和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被忽視的,而對課堂教學十分有利的細節,提高動態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為真實的語言交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