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嬌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各種先進的媒體設備已經融入教育,成為良好的輔助工具.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攻堅克難,微課應運而生,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熱點.
關鍵詞:信息化;微課;物理
一、信息化與微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各種先進的媒體設備已經融入教育,這些年來,“微”風陣陣,涌現了一系列的“微”事物,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帶領我們進入了“微”時代.微課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化、快節奏、高信息量的學習要求,為自主學習提供了一種可操作的學習模式,所以“微課”的研究對于物理教育很有意義.
二、在物理教學中引入微課的意義
初中物理學科的特殊性在于從形象思維轉變為邏輯思維,特別是在初三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物理現象全面分析,對物理過程能夠想象和對物理條件能夠做出細致篩選,是學生思維的一次大跨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有的學生認為物理難學、有的學生認為很有趣、有的學生認為學習起來很容易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因材施教,為不同潛能的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從而使每個學生能“跳一跳,夠得到”,實現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教學效果,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
“微課”更能切合當下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微課應用于物理教學可以為傳統課堂提供重要補充,也更能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的設計要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和“交互性原則”,筆者認為最適合切入初中物理教學的微課模式,是在物理常規教學中作為教學的補充應用,即“將微課應用于課外輔導”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微課應用的主陣地.將微課應用于課外輔導,可以有效提高學困生的轉化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網絡的發達和覆蓋率,可以滿足將微課應用于學生假期中的需要,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初中物理的特點之一就是研究對象和情景的理想化,例如真空、完全光滑等條件模型和輕質杠桿、細繩、輕彈簧等對象模型,都是在研究過程中對具體物體或情景進行抽象而概括出的“理想模型”,勻速直線運動等都是“理想過程模型”,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但這些理想模型又是研究現實情境的基礎.在物理學習中,概念的建立、規律的發現都是思維的概括和抽象的過程.如何將理想化的模型展示給學生,可利用電腦科技,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形成學生的形象直觀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如何設計一節微課
1.選題要小而精
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加工時,一節微課圍繞一個典型問題或是一個特定知識點展開,時間短內容精.
2.關注重難點
由于有的學生課堂上不能把握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所以在講授類的微課中主要強調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考點.
3.注重過程
習題類的微課重在針對典型例題的解題思路進行講解分析和過程推理.
4.展示教學實驗
其中一類教學利用電腦軟件可以制作出理想模型情景,幫助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理想的實驗情況.另一類教學可以教師事先錄好視頻后插入到微課制作中,教師對教學實驗進行設計、操作、演示、分析.
5.以學生為中心
由于微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所以要為學生的學而進行設計,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據此選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知識點(重難點、考點、突破點)要細致,合理安排知識呈現的內容和順序,15分鐘左右將一個知識點講解透徹明白,一般不超過20分鐘.
6.對教師有要求
物理教師在錄制的過程中要使用規范學術用語,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表達清晰、準確、邏輯性強.根據教學的節奏,語音快慢適當,強弱交叉,對于教學的重點、難點特別是突破點,慢、穩而準.
7.如何錄制
攝像機錄制,加上后期制作.這種方法適合錄制實驗插入微課中,成本較高,后期制作量大,噪聲也會大一些.
手機錄制,加上后期制作.這種方法最方便快捷,缺點是成像效果較差,穩定性不高,噪聲大.在講解時有時會使用PPT,電子白板等無法解說明白的知識點,如右手定則,這時候就可以用到我們的手機.
電腦錄制,需要在電腦上安裝錄屏軟件,麥克風等支持軟件,相對成本不高.在錄制屏幕的同時同步錄制自己的課程,然后在軟件中對PPT再加以編輯,圈出重點,這種方法除了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畫面清晰、語言清晰,幾乎沒有雜音.在美國非常流行的“可汗學院”的講解視頻就是這種方式.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應愈走愈穩,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學會應用先進的媒體技術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利用微課在教學中發揮輔助作用,爭取培養出更多的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紀榮宏.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及思考
[2]戴曉華,陳琳.我國中小學微課發展現狀及其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
[3]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肖驍,邢紅軍.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的科學方法顯化研究[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
[5]余勝泉,陳敏.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
[6]林平.微視頻資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