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梅
摘 要:注重操作活動,學生有更好的數學思維著力點.在課堂教學中更多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減少知識的灌輸.教師可以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操作活動,學生可以零距離的體驗知識的生成,感受探索的過程,以更好的實現高效率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操作活動;課堂教學
一、組織動手操作,促進學生有效參與
只有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生成,才能使其思考更加充分,理解記憶更加深刻.由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這一點,讓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學習.可以適時的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給學生創造參與學習的機會,以推進學生主動學習,進一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凸顯學生主體作用,選擇將數學課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直線、射線、線段這三種線條,有了簡單的認識和了解,你們知道這三種線條,哪個最長,哪個最短嗎?你能用直尺測量比較嗎?
很快一些學生就畫出了這三種線條,有學生用直尺測量出自己所畫線段的長度大約為7厘米.之后,便想著用直尺測量射線的長度,在真正測量的過程中,這位學生想到:不對呀!無論我怎樣測量射線沒有端點的那一端總是無法確定它的位置,它是無限延伸下去的,根本無法測量.此時,學生又想到直線這一線條,根本無法測量.
通過動手操作探究,學生了解到其中的內涵,直線與射線是不可以參與長短比較的,它們是無限長的,根本就無法用直尺量定.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有效參與,并讓學生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推進了學生有效思考.
二、開展操作活動,促使學生深入思考
很多數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很難理解.而操作活動,能夠巧妙地化枯燥為有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這一操作資源,可以在課堂中適當地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活動,以幫助學生找到思維的突破點,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學習.
在教學“多邊形及其內角和”時,教師在和學生共同探索多邊形內角和的內容時,大膽創新,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活動.
師:同學們,現在的時間屬于你們,你們現在可以通過親自繪制探索的方法,探索一下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的度數.
學生們都紛紛進入到操作活動中.有學生畫了一個五邊形,準備用剪下角然后拼在一起的方法探究,發現最后并沒有構成一個特殊的角.這樣的做法不合適.此時,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構建三角形.有學生在自己畫的五邊形內部的中心為起點,分別連接五邊形的各個角,這樣就構成了五個小的三角形,隨后學生利用三角形內角和180度的內容,得出最后五邊形的內角和.還有學生想到連接這個五邊形的各個對角的方法.學生們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定的規律,找到多邊形內角和的規律.
操作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數學知識,并為學生創造了思考創新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有效思考與學習.
三、注重操作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還不是很完善,此階段學生的思維正是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性思維過渡的重要階段,邏輯思維還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借助操作的形象性,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更好地思考與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教學“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兩三角形全等的三個判定定理時,不再直接給出學生結論,而是讓學生探索驗證.此時,教師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吸收,選擇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習.師:同學們,我會說出幾組數據,你們試著在紙上畫一下.第一組: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為3厘米、4厘米、5厘米.學生們在嘗試著畫了幾次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互相參觀各自所畫的三角形.學生們通過互相觀察,發現大家畫的三角形,大體上都是相同的.有些學生的好奇心已被激起.很快,教師趁熱打鐵,又為學生出了一組數據: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為6厘米、8厘米、10厘米.學生們在教師說完后,立即投身于操作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思考:是不是自己所畫的這一三角形也與其他同學畫的三角形完全相同呢?其中有著什么奧秘呢?學生們帶著問題更加興奮地去操作,去探索.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充分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同時,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簡單形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有效思考.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操作活動的開展,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學習,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著力點,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幫村 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思考[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