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儉
【摘要】自我國開始實施新課程教育改革以來,教育人士開始追尋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在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動腦能力、動手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教學方法。綜上所述,本文將結合教學案例對初中語文的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展開分析,以期提升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 探究性閱讀 教學策略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060-02
在初中語文中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會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融入探究元素,并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質疑能力、創造能力等,讓學生愛上語文閱讀。在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重點由以往的閱讀結果轉換為閱讀過程,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一、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才能加強語文探究性閱讀的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深入,學生已經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提升學生質疑能力,才能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效果大幅提升。在進行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先進行閱讀,并對在閱讀中產生的疑問進行提問,經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問題討論、解決。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層次差異較大,且問題的價值較低,便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正確的引導。
例:教師在進行七年級上冊《散文詩兩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閱讀,在閱讀完成之后提出質疑問題。
生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為一朵金色的花呢?”
生2:“孩子為什么想變為一朵金色的花,而且還一直不讓母親知道?”
生3:“為什么媽媽見了孩子之后便說你這壞孩子?”
在學生提出這幾個問題之后,教師先不要進行回答,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行思考等方法進行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探究式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學習,雖然提問的問題較為簡單,但卻代表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之后通過討論、探究、思考等方式,將問題完美解決,不僅加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熱情。
二、在課堂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在課堂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閱讀文本的情境合理創設,才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強自身的情感共鳴,并提升其獨立閱讀的能力,為自主合作探究性閱讀學習奠定基礎。
例:在進行七年級下冊《華南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為學生播放關于老虎的圖片、歌曲、視頻等,讓學生感受到老虎的魅力與風采。通過更加直觀的觀察方式,學生發現華南虎的體型較小、尾巴細短、毛短且毛色較深,身上帶有黑色的條紋,呈現寬、密集的形態。在觀察華南虎的圖片、視頻之后,學生深深地被華南虎的氣勢所折服,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想要閱讀課文。
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在詩中是否描寫了老虎的外貌?這是一只怎樣的老虎呢?”、“在作者筆下,華南虎的處境是什么樣的?文中的老虎具備什么樣的個性特點?”、“華南虎與鐵籠都象征著什么呢?”、“為什么作者看到了火焰似的斑紋與火焰似的眼睛?”。
將問題設置的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漸將文章主旨、核心內容進行掌握。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并被華南虎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動,實現了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并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
三、結合課外閱讀活動,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在進行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探究性,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外閱讀的內容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使得學生可以全面發展。另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較強的閱讀訓練,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探究性閱讀能力。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日常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應適當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在班級、校園內創建閱讀角、故事會、朗讀會、讀書筆記報告會等。還可以在學校內組建閱讀小組、朗讀小組等學生組織,在提升學生評價能力的同時,加強其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課外活動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其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要想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效果不斷提升,便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凸顯出來,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提問、思考、解答,加強其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其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日后的閱讀學習、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思維基礎。
參考文獻:
[1]董娜.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郭小文.淺談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J].學周刊,2016,32:185-186.
[3]陳靜靜.試論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中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1,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