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我國土地資源狀況日趨嚴峻,循環經濟作為當今社會所發展的新型生態經濟,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對此,本文根據循環經濟的內涵以及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內在要求,遵照“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的原則,分析當今土地可持續利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闡述發展循環經濟對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循環經濟;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土地資源短缺現象日漸嚴重,人地矛盾問題日益彰顯,因此解決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迫在眉睫。循環經濟作為實現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的新型模式,以及當今國際社會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優選模式,對于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起著重要指導性作用,將循環經濟理念運用到土地可持續利用過程中,是實現土地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以及可持續利用的必要途徑。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實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遵循生態經濟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1]循環經濟是在對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的經濟,可以說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物質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按照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模式運行,實現生態物質閉循環式流動。從而達到社會經濟活動的生態化、綠色化。
循環經濟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旨在采用最少物質和能源實現生產效益的最大化,對廢棄物進行再利用或者轉化為再生原料進行二次生產,從而減少對有限資源的使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從生產源頭就注重資源的節約與污染的防治,達到用最少的生產原料實現最高效率的循環使用,實現物質的高效利用。
二、循環經濟對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必要性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是一種不僅要滿足當代人對土地的需求,而且對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又不構成威脅的資源利用方式。FAO在《可持續土地利用管理評價大綱》中將土地可持續利用定義為“保持和提高生產力(生產性)、降低生產風險(穩定性)、保持土地資源的潛力和防止土壤與水質的退化(保持性)、經濟可行(可行性)、社會可接受性(接受性)” 可以說,土地的可持續性使用是土地使用和發展的基本目標[2]。
如今在我國,土地資源十分缺乏,土地粗放利用現象頻發,因此人們在利用土地,實現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過程中,要以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節約資源為前提,依據循環經濟的原理,在生產過程中投入最小化,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以及資源的再循環、再利用。由此來看,在土地可持續利用方面應用循環原理具有很強的必要性。
三、循環經濟下的土地可持續利用模式
1、土地利用層面。在循環經濟當中要遵守三項基本原則,即“3R”原則。首先是減量化的原則,就是要做大限度的減少進入到生產層面和消費層面的物質和資源,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其次是再利用的原則,就是盡最大努力的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能源以及物品,避免這些物品沒有做到有效使用便成為垃圾,最后是再循環原則。即最大可能的將廢棄物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在土地資源利用過程中要嚴格遵守這三項原則,將其作為指導思想深入貫徹到實踐中去,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由于一些人對土地利用缺少全面科學的認識,因此極易造成土地生態系統的破壞,從而導致土地使用價值、效益的喪失。為了實現土地的再循環利用,可對遭到破壞的土地采用相關技術對土地采取整治措施,對土地進行詳細的規劃和設計,了解土地的循環使用情況,不斷的提升土地的保護性,讓整個土地的經濟處于已有的循環當中,使其恢復原有的生產能力,保持土地經濟的平衡性。
2、土地生態系統中的管理。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遵循土地已有的自然和社會屬性,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土地的生態經濟進行規劃,做好多方面的規劃編制工作,土地的生態經濟調查需要在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土地的生態使用區域,劃分出多個不同的區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土地的使用更具有針對性,協調性,使土地利用方式能夠在環境允許的范圍之內得到優化。
實行生態經濟方面的管理,依照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的規律,以土地可持續利用以及實現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為目標,按照內部結構系統進行土地結構的調整,對土地加以控制和使用上的引導。在環境上關注生態性建設,達到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土地資源的保護,使用生態性手段對土地利用中造成的破壞進行彌補,減小生態系統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產生的威脅。每一個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土地的使用情況也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在土地有效利用的基礎上認真的分析和考慮,處理好人口、資源、經濟的關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實現生產力的提升,使土地生產潛力得到保護,實現再循環、再利用。
此外,強化節約理念,在節約意識下發展土地循環經濟,減少土地資本的投入,進行減量化的分析,嚴格控制土地建設用地規模,防止出現盲目擴張的現象實現土地資源的綜合性開發利用和集約節約利用。
結束語: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如今土地資源嚴重匱乏,人地矛盾尖銳,循環經濟作為當今社會發展的新型生態經濟形態,在土地可持續利用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遵循循環經濟的三大原則,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的強化對土地的綜合性使用,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實踐中去,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土地進行管理控制,從而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湖清,循環經濟與城市土地可持續利用[J].學術研究,2004,(7):37-40
[2]秦靜,王燕東,譚文兵等.基于循環經濟我國“十一五”時期土地產出率評價[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4(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