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勇
【摘要】數學產生于生活實踐,又反過來服務指導生活實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將數學與人們的生產活動聯系得愈發緊密,數學亦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學好小學數學這一基礎性課程對日后的數學系統性學習無異于為萬丈高樓奠定堅實基石。而學生學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特別是針對這門被冠以枯燥無味名詞的數學課程更是如此。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39-02
如何針對小學生所獨有的特性將生活中被孩子們所熟知的事例應用于抽象的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同時,如何教會學生用數學眼光洞悉客觀世界、用數學語言描述客觀世界,讓數學生活化,是近年來諸多教育工作者探尋的重要議題。筆者從事小學教育數十載,借此談談個人看法。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維固化,效率低下
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還秉持以往的教學思維,一味地以教材、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才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主體,忽略了學生利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特別是像筆者所在的農村小學,教師往往只重視數學教學本身,卻很少關注學生是否能正確地將所學的課本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是否有效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從而造成教學質量不高、效率低下。
2.課前重視度不夠,理解偏差
學校雖都提倡生活化教學,但不少教師片面地認為課改已經較為到位,教材中的事例足夠生活化,加之在課前準備不充分,并未深入挖掘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更未提前準備生活素材輔助教學,導致陷入表面化教學。也有不少教師足夠重視生活素材的準備,但卻片面地認為在教學中生搬硬套引入生活事例就是所謂的生活化,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與事例的關聯性、適用性,進而又陷入形式化教學。
3.課上教學方式呆板,課堂混亂
筆者理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應該是師生互動、開放式的,課堂氛圍也應兼具知識傳授與生活趣味;教學方法應該是靈活多變、易于接受的,師生均能在課堂中感受到輕松愉快。但現實卻是教師在臺上填鴨式地灌輸,學生在臺下被動式地接受,學生創造力被極大地扼殺,如是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地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而且最終勢必會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提不起興趣,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甚至擾亂課堂紀律的現象;教師也不得不停下教學維持紀律,久而久之,教師講的辛苦不說,效果卻事倍功半。
4.課外教學實踐甚少,知行脫節
現如今,各所學校均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信息化教育,倡導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但基于升學壓力,不少教師潛意識里還在為應試而教,只重視課堂教學,未能真正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可以說不少小學六年來從未組織過一次課外數學教學活動,加之課后知識鞏固不到位,致使學生無法在社會實踐中獲得對數學知識情感的良好體驗,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無法指導社會實踐。
二、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建議
1.轉變教學思維,重新認識并高度重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校及教師都要站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出發點上,改變以往對生活化教學所持的片面觀點,加大對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力度。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對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鞭策作用,真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促進作用,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尋探索身邊的數學問題;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教生活化教學對發掘學生應用意識、實踐能力的推動作用,真正激發學生輕松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做好課前準備,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教師要求學生做好預習的同時,自身更要以身作則,改變“授了幾十年的課,上堂教了幾十年的課簡直是信手拈來,無需備課”的思維。正所謂有備無患、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備課充分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因而教師在課前需對教材進行反復鉆研,尋找讓學生更易于接受理解的答題思路、解題方法。同時還應設計一些高質量、針對性強的與生活息息相關,與小學生認知系統相匹配的課堂練習,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活躍課堂氣氛,讓數學課堂換發勃勃生機
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把握“以學生為本”這條主線,特別是針對小學生群體注意力極易分散的弱點,更應重視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想方設法培養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唯有此,才能讓他們喜歡學習、主動學習。鑒于此,教師在課堂中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到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使學生迅速聯系生活實際,建立知識的無縫鏈接。在方式上,將傳統只重宣講的單一教學方式向集討論、競賽、搶答等相結合的良性互動式多元化教學轉變;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將數學題轉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或者直接利用現實事例作為背景題目;在過程上,增加教師語言表達的幽默性、可接受性,把抽象的概念生動化、形象化,同時,將游戲與活動引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趣味性,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知行結合,讓第二課堂充分發揮育人作用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中,學校往往只抓住課堂幾十分鐘的教學時間,一有機會還會占用其他科目的課堂時間,卻很容易忽視對第二課堂的開發和延伸。誠然,僅憑課堂時間是很難將學到的知識完全領會并掌握透徹的,因而必須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同時主動與家長溝通協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家長輔導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課后鞏固。此外,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符合學生能力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多樣化課外數學活動,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其從數學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數學學生產生一種習慣、甚至喜好,打心里真正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當今教學實踐的又一熱點課題,在今后的從教過程中將引起更多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及應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做到以學生為本,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數學課堂回歸生活、回歸原生態,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真正的意義,從而最終實現課改所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