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要】科學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學生是我國未來建設的人才,因此教學改革也勢在必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改革也在這一行列中。如何有效的進行初中數學課程的改革是筆者探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程改革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32-02
一、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改變較小
大部分的教師的心中還追求學生的數學分數,因此他們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一般的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將所有的時間都運用到課程的講解上,以求學生可以聽完他們的講解后分數有所提高,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沒有新意,學生也很難喜愛,因此學生沒有學習的熱情,更遑論他們能力的提升。新課標要求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但是現在看來,數學的教學模式幾乎沒有轉變。
(二)教師的專業能力較差
這里所說的專業能力不是指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是說許多教師沒有創新思維能力,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初中的數學教材不斷的更新,但是只有教材適應新形勢進行更新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對教材的足夠了解,并能改變思維進行靈活的教學,可是筆者看到許多的數學教師心中有非常成熟的數學理論,教學經驗也相當豐富,可是在具體的課程講解中,就顯得很被動,他們沒有靈活的思維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是與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相悖的。
(三)課堂氣氛差
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可是我們看到現在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程度并沒有提升,課堂的氣氛還是十分沉悶,教師按照教材內容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座位里聽課做筆記,一旦學生有什么動作教師就會批評,唯一的互動就是教師的提問了,這樣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心理都是壓抑的,即使對學習中有不明白的問題也很少和教師進行溝通,這樣學生怎么能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良性的發展呢。
(四)缺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初中數學這一學科,教師如果進行良性的培養,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課堂氛圍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幾乎沒有交流,教師將所有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后就讓他們進行習題的訓練,學生根據理論將題目解答出來,不會的問題再留給教師進行講解,根本無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解決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對策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初中的教材中多數章節后都有實驗與探究,教師在講解數學課程時很少用到,本章節講完后就直接越過了,這種做法是不合理。其實教師可以在進行本章節課程前通過實驗來導入新的課程,在七年級數學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一章節課后有這樣一個實驗叫“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在課前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實驗來進行課程的導入,通過學生的實驗引出所要講授的數學內容,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可以更直觀的了解本章節學習的內容,教學模式的轉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許多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的創新能力不足,課程中有許多的知識需要教師具有創新能力的,針對這一問題就要求學校加以重視,比如加強教師的培訓,定期的舉辦一些培訓,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使教師能將這種能力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同時還可以定期舉辦校內的學術交流活動,讓一些優秀教師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其他的教師,優秀經驗的傳播有助于教師找到適宜的教學方法,這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可以激勵教師發展的更優秀。
(三)保證課堂氣氛的活躍性
課堂氣氛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說所有人都喜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工作、學習,初中生當然也不例外。教師除了課堂提問,可以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在一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上,教師可以稍加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數學的答案,或是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探尋數學的奧秘,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要過多的指責,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四)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中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一道數學題,適當變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仔細鉆研,合作交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掌握這一類題型的思考方法,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了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水平才會大大提高,才能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
三、總結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是初中階段必須要做的,只有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能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氛圍,才能使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真正得到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韋麗春. 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方法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43) .
[2]李紅貞. 談對中學生探究性教學的體會[J].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