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盂+李海雁
摘要: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主要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建構主義則顛覆了人們對學習的傳統認知,認為影響學習的主要原因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環境。在建構主義的視角下,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豐富且多樣的生活與活動環境,以滿足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建構主義;活動區;環境創設
幼兒園的活動區環境主要是指教師為幼兒區域活動所提供的一系列條件,既包括空間的選擇與設置、操作材料的種類,又包括了隱藏在環境中的同伴交往、學習氛圍以及環境創設的主體等這些人為的因素。但筆者了解到,現存的活動區開展中,大多都是區域內材料的投放、選擇哪幾個區域進行設置等這些比較受到關注,而這個區域內環境的創設主題的選擇、創設的主體以及幼兒的參與等卻時常被忽略。建構主義的理念對于改善現狀有幫助,為幼兒提供更利于他們發展的區域活動條件。
一、什么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又被稱為是結構主義,它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認知理論,其主要觀點為:認識并不是主體對客體存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應,而是一個主動的逐漸深化的建構過程,也就是知識意義都是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在建構主義視野下,幼兒是認識的主體,應該是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去主動的探索發現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傳統教育觀所表現出來的“填鴨式教學”,為培養社會有用的人才而教。所以在建構主義理論要求下認為學校環境應該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這樣才能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
二、建構主義視野下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存在的誤區
1.幼兒主體性的缺失
(1)教師中心的活動區規劃。在筆者所實習過以及聽說過的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過程中,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確定活動區的主題、尋找資料、制作教具和設計擺放,而幼兒只需享受這個成果,在已經精心布置好的環境中自由玩耍,通常不需要他們參與其中。這樣做的理由主要有幾點:一是教師覺得孩子們還小,能力不足;二十從教師處入手,快速且完成度高。
(2)教師規劃,家長被動配合。如果說孩子尚小,各方面發展不完善,那么作為幼兒的監護人,他們想法成熟,具備能力,他們是否能夠參與到活動區的規劃當中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的老師認為家長普遍不夠專業,無法參與活動區的規劃。在訪談中筆者得知,教師們普遍認為家長是外行人,對活動區是不了解的,因而活動區的規劃還是由教師來策劃。家長只需被動配合教師,大多做些材料的準備工作。
2.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缺乏有效性
首先,忽視了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注重環境的整體性而輕活動區的創設。幼兒的興趣得不到重視,活動區的應用就會脫節,缺乏了有效性。其次,缺乏師幼之間有效的對話與協商,教師為主體的教育觀導致了環境創設的主觀意念太強,導致很多的環境創設流于“表面”,沒有“內在”,發揮不了什么教育價值。再次,很多的環創缺乏人文關懷。沒有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起來,導致教育的脫節,幼兒對家鄉的美渾然不知。
3.去情境化的活動區環境
人的知識的建構受特定情境中的社會實踐活動影響,情境是將學習內容有機融合在具體的幼兒可以感知的環境之中,“情境化”從根本上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發生。而“去情境化”是指將知識從具體的情境中分離抽象出來,從而超越情景,成為概括性的知識。這就意味著,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種抽象的情境中獲取,并運用到抽象的情境中去。在去情境化的情況下學習的情境中往往表現出沒有實際應用的價值,對于幼兒建構新經驗沒有實際的幫助。
三、建構主義視野下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的策略
1.讓幼兒成為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的主體
在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的具體過程中,應該把重點放在幼兒身上,從制定環創的主題開始便讓幼兒參與進來,給幼兒一定的話語權。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和主人公意識,積極收集資料、主動的參與環創的每一環節。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分享意識,通過辛苦的制作與腦力的激蕩,還能夠體驗到勞動的艱辛與樂趣,看到自己布置的環境,孩子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提升,真正的有一種小主人的感覺。
2.建構主義視野下提高活動區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創設幼兒園活動區的環境時,首先應考慮教育的有效性。重視幼兒興趣、增強師幼之間的協商對話,并且把地區資源優勢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幼兒園環境創設還要重視目標的設定,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實現幼兒園的環創價值,從而才能充分發揮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3.重新審視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應用價值
給幼兒園環境創設增添情境化是很必要的。在沒有真實情境脈絡的環境中,環境中沒有真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因而無法促使幼兒主動的去建構,可能僅僅能了解到淺層,而無法深入理解,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只能在現有的情境下運用但是無法遷移到別的生活場景,幼兒也難以運用所學解決真實問題。沒有任務問題的情境是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的,那么此時的活動區環境創設學習與應用性就不強了。
總之,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創設幼兒園活動區的環境,對教師和幼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更加關注幼兒的需求、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而幼兒也需要主動的參與進來,這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知識的建構都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這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