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超
摘要:政治作為一門思想教育課程,對于學生人生道路的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是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該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此課程是提高學生公民意識的主渠道。對此,在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中,老師要結合教與學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公民意識的途徑,這既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需要,又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本文筆者以此為論述中心,以期對高中政治老師的教學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政治;培養;公民意識;重要意義;途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政治作為一門思想教育課程,要在各教學環節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重視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及審美情趣。”鑒于此,高中政治教學中有得天獨厚的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有利條件,政治課程中有較多的人文性內容,都具有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作用,因而,政治課程教育是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最佳途徑。
一、當前我國高中學生公民意識情況分析
現代的高中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蜜罐中,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因而,這樣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尤為突出的就是高中生們的公民意識非常薄弱,比如:學生會形成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有的學生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有的學生從小就養成了鋪張浪費的習慣,沒有愛護社會資源的意識;有的學生總是有打架斗毆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法律意識、民主意識、生態文明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而高中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學生能否健康、正確的發展,取決于學校的教育,因而,政治老師作為思想教育者,有責任、義務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的教育環節,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正確的公民意識,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意義
1.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權利與責任
新課改之后,從“政治常識”到“政治生活”的教學內容來看,直接突出了一個關鍵點,增加了較多公民意識培養的相關信息。政治常態突出知識論證的科學性,而政治生活突出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簡言之就是對學生生活的正確指導。此兩者課程的教學都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政治學習在生活中的價值,能讓學生意識到關心國家與社會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也是自己的權利,從而增強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養成關心國家、社會的習慣。
2.有利于學生的順利發展
近些年,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國的高考內容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其考題也突出了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能讓學生更深入的體會政治學習內容的思想性、人文性及價值性,從而在取得高成績時,也能獲得正確的思想及價值觀,這對于學生的順利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3.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必須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誠實守信,承擔社會責任,既追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也追求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然而我國現實的情況是:部分市場主體講利不講義,講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自我凌駕于法律之上,完全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形象。例如“三鹿”奶粉等惡性事件的頻發,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公民意識教育,任重而道遠。
三、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途徑分析
1.深入研究教材,實施生活化教學
教材是老師教學的依據,老師在組織教學之前,必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將其中生活化的素材挖掘出來,這樣才能將生活化內容與公民意識教育相結合起來,用實際的生活化例子來教育學生,讓學生與公民意識相關的知識產生共鳴。比如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用故事導入反面的例子:“小明的爸爸媽媽是普通農民,每月的收入只有幾千塊錢,而小明卻非要讓爸爸媽媽花7000塊錢給他買蘋果7手機。”設問,小明這樣的做法正確嗎?然后結合課內的理論授課,讓學生真正的明白“不能進行盲目的攀比,不能進行畸形的消費,體會到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都應具有的品質。”
2.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學生公民意識都否堅定的形成,并不能只依靠于情感認同階段,必須要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才能夠真正的形成堅定的公民意識。因而,在實際的高中政治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設計探究活動,創造多元化的情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這樣在實踐中形成的公民意識才會產生持久的影響。比如在學習《民主管理》這節課內容之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選舉政治學習委員的活動,讓每個學生作為公民都參與其中,并明確自己手中選舉權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政治知識中的主體意識、民主意識及權利意識,從而公正投出自己手中的一票。這樣通過不斷的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將公民意識的培養滲透到各教學環節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
3.老師要發揮好自身的榜樣作用
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鑒于此,老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作為一名政治老師,自己需具有正確的公民意識,要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熏陶學生,如果老師在帶領學生做活動時,能及時將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桶中,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受到感染,會養成良好的道德公民意識,從而積極的去美化校園、美化家庭與美化社會,真正的促進學生公民意識的全體提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治老師,首先,必須深入的研究教材,將教材中培養學生公民意識的內容挖掘出來,將其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激發學生對公民意識的認識;其次,要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最后要發揮好自身的榜樣作用,將公民意識的培養走向生活與社會。這樣通過多角度的不斷培養,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公德意識、法律意識、民主意識、生態文明意識,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